第225章机会 (第2/2页)
曹操起兵挣的第一桶金就是从扬州出兵平定青州黄巾之乱,当时朝廷给的官职就是镇东将军,总领青、徐、兖、扬四州军务。如今公然反叛司马师的毋丘俭就是镇东将军,地地道道的实力派大将,再联合上扬州刺史文钦,绝对是军政结合,师出有名。但是要说他俩造反是为了给曹氏讨回公道,那纯属是瞎掰。真有那忠心,夏侯霸造反的时候他们就响应了。这哥俩之所以造反,完全是瞅准了一个机会。司马师废立皇帝,同党们肯定说这是效仿霍光。反对派一定会说是相仿董卓。如果毋丘俭、文钦灭了这个董卓式的国贼,那么毋丘俭和文钦的官位就很容易和当年的李傕、郭汜相当。毋丘俭和文钦联合,有实力、有借口,成功几率很大,实在是找不到不造反的理由。
为什么说他成功几率大呢?因为此时的司马师癌症发作,刚刚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可谓是病入膏肓。反观朝中战将,还真没有几个人能是毋丘俭的对手。就这样,毋丘俭和文钦矫诏起兵,声讨司马师的叛逆之罪。司马师躺在病榻之上,想了想手下这帮人也只有诸葛诞能跟毋丘俭比划比划。论用兵,司马昭还逊色一筹。因此在钟会的建议下,司马师汇合诸葛诞、王基、胡遵三将,带病南征。
这票人南征毋丘俭,其实是不占优势的。都是当年的老战友,谁不知道谁啊。论带兵,毋丘俭拔了尖了。论武功,文钦、文鸯爷俩英雄无敌。尤其是小将文鸯,手艺跟《水浒传》里的孙立差不多,鞭枪双绝,在当时绝对是第一流的武将。不过我们知道毋丘俭和文钦最终败了,那么这么声势浩大的起义败在哪呢?
我认为毋丘俭之败,原因有五:
其一,司马师可谓是烈性汉子,在重伤不治,眼珠蹦出,血流不止的情况下,咬住被子不发一声,因此而稳定住了军心。
其二,诸葛诞善于用兵,及时攻取了战略要地寿春。
其三,盟友文钦是个废物,都不认道还学人家带兵打仗,结果走做了路,没能及时接应文鸯,错过了活捉司马师的大好时机。另外文钦不明时势,没能及时参透尹大目送出的情报,败得理所当然。
其四,新人邓艾异军突起,打乱了毋丘俭的战略部署。
其五,东吴趁机袭击毋丘俭的后方。
就这样,毋丘俭兵败身亡。而司马师也在这场战争中熬得油尽灯枯,死于军中。司马师临死前召来自己的弟弟司马昭,把大权全部交给司马昭后,语重心长的告诫司马昭。司马家族既得大权不得分给他人,否则就是灭族之祸。司马昭听了哥哥的话,迅速抢班夺权掌握了军队,然后再给司马师发丧。司马师的死,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比如魏国皇帝曹髦和蜀汉卫将军姜维。
曹髦虽然年纪小,但是可不傻,完全和东吴的二代皇帝孙亮的聪明才智有一拼。这俩人如果有个孝庄那样的好老师,都是极有潜力的好君主。可是康熙这样的皇帝不多,孝庄这样的老师更少。曹髦和孙亮只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拼插上毛比猴都精的成年人,悲剧也就不可避免。曹髦一直表现的唯唯诺诺,对司马师也毕恭毕敬。但是当他知道司马师病亡之后,马上就看到了夺回大权的机会。
这头司马昭正给司马师发丧呢,皇帝的诏书突然到了。上谕是这么说的:“东南未定,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为外应。”司马昭接到皇帝诏书蒙圈了,这是什么意思?一向不发一言的曹髦突然给自己下旨,其中必有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