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计划 (第2/2页)
夏侯霸的投降让蜀国上下欢欣鼓舞,毕竟自姜维降蜀之后,再也没吸纳过高级人才。最高兴的莫过于姜维,因为魏国的内乱让姜维看到了北伐的机会,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姜维隐忍了十五年,这次终于有机会北伐了。
想当初诸葛亮北伐,没人敢说个不字。现在姜维要北伐,费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反对归反对,得有理由啊。费祎说让姜维再等等,等到时机更成熟的时候出兵。姜维对“等”十分的反感,等个毛啊,称想当初就是因为天不与寿才功败垂成。因此姜维趁身体健康,必须马上干这事。再说了,现在魏国大乱,司马懿权势不稳,又有夏侯霸来降,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而且经过十五年的修炼,姜维自信已经得到了武侯真传。如今司马懿垂垂老矣,加上洛阳形式微妙,断不会亲征蜀国。只要司马懿不来,姜维自信无敌于天下。虽然夏侯霸一再提醒姜维提防魏国新秀邓艾、钟会。但是姜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能勉强称得上自己对手的只有郭淮。搞定郭淮就等于搞定了魏国。
说起姜维这次北伐,就不得不提后主刘禅的支持。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嘴上不敢说,内心是极度反感北伐的。因为诸葛亮本事太大,成功几率太高,而且诸葛亮胃口还大,动不动就要灭了魏国,这事对自己没好处。姜维北伐就不一样了,姜维就想得到陇右,属于趁着魏国内乱而浑水摸鱼。以前诸葛亮北伐,不和任何人商议,来篇《出师表》通知一下刘禅就走了。姜维不一样,他带着夏侯霸是在朝堂上奏请出兵,然后遭到了费祎的反对。俩人在朝堂上争执了半天,最后刘禅拍板,打丫的!也就是说姜维是地地道道的奉旨出征。
姜维虽然得到了武侯真传,但是经过认真分析,诸葛亮当初的路线是有问题的。哪次都出祁山,这不科学。姜维在战略上决定两路出兵,自己引大军出川口走大路打魏国战略要地雍州。另一路则寄希望于西羌之人打陇右。姜维派人买通了羌王迷当大王,然后派出句安、李歆二将出西平关,经羌胡地盘到麹山筑城等待羌人出兵。蜀道崎岖难走,姜维和夏侯霸慢条斯理的进兵,等待着羌人先打第一枪。
姜维这次自负才能而出兵,根本没有做足情报工作。他不知道羌王根本没有出兵,而是在观望。他也不知道,在雍州地盘上,老对手郭淮不是最难缠的。大器晚成的陈泰才是姜维的劲敌。
姜维慢条斯理的出兵,羌人在家观望。可苦了句安、李歆哥俩喽。句安、李歆作为先头部队,一共带了万把来人,还分散在两个新建的城中。左等右等羌兵不来,魏军可是来了。早就得到消息的郭淮派出了先锋陈泰带了五万大军直扑麹山,句安、李歆的工程兵不能抵御,退入城中防守。本来有两座城,这一打就剩一个城了。就在这个时候,郭淮的大部队也赶来了。郭淮作为百战名将,第一时间察觉到此地的地形有问题,下令截断水源,蜀军自此断水。李歆见羌兵不来,姜维不来,水也没了,干脆玩命杀出了一条血路去找姜维求救。
知道情况危急的姜维,并没有急着去救援句安,而是抄到雍州的后路,占据牛头山,准备奇袭雍州。但是姜维没想到陈泰这哥们太有战略眼光了,早在李歆杀出重围之后。陈泰就算准了姜维的进兵路线。于是陈泰早早的在牛头山一带设伏,而郭淮的大部队去断姜维的粮道。与此同时,司马懿不放心西北战事,派出自己长子司马师带大军援助雍州。
这样一搞,导致姜维联合西羌攻陇右没能成功,奇袭牛头山取雍州又没成功。倒是魏军节节胜利,困蜀军与麹山,断蜀军粮道与洮水,败姜维与阳平关外。要不是诸葛亮咽气前教给姜维制造连弩守关,司马师很有可能一口气攻下阳平关。如果阳平关丢了,那汉中也就悬了。麹山那边还一个苦苦支撑的句安,内无水源,外无救兵。百般无奈之下,句安投降了魏军。这就是姜维一伐中原的基本过程,非但没有尺寸之功,还损兵折将,灰溜溜的逃回了汉中。丢人吗?那不是一般的丢人啊。蜀汉立国以来,多大的败仗都打过。但是只要有诸葛亮参与其中,哪怕是刘备损失七十万大军的失利,诸葛亮还能用八阵图吓陆逊一身冷汗,从此不敢正觑西南。跟魏国作战,诸葛亮就算死,也能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从来没有过从出兵那一刻开始,全盘计划都在人家的掌握之中。也没有过被人追的连同伴都顾不上,一口气狼狈的跑回家。最后还得靠诸葛亮的发明才止住了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