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危难时候显身手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戏侃三国!
那么,马镫是什么时间出现的?这是一个令无数中、西方学者研究了很久,却没有形成定论的问题。
在中国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实物双马镫,最早的是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出土的十六国时期北燕冯素弗墓的三角形鎏金铜裹木质马镫,时间是公元四世纪初;另一件是南京象山东晋琅琊王氏墓葬群七号墓中出土的一件装备双镫的陶马,时间是东晋永昌元年(322年)或稍后。
这两件证明双马镫存在的文物,虽然地域一南一北相隔很远,年代却非常接近。这表明双马镫在公元四世纪初,在中国境内已经广泛使用,而且马镫的形态已经趋于成熟。
另外,根据史书关于骑兵作战的一些记载,比如项羽使用骑兵冲突敌阵、汉武帝时期骑兵作为主战兵种大规模投入战斗等等,许多人推测马鞍和马镫就是在汉代出现的。即使没有出现后世的金属双马镫,起码出现了类似的替代品——比如采用绳带或木板作为马镫。
这不只是人们的推测,西方一本的书籍记载,“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领的匈奴骑兵,装备有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过的马镫。不过是在马鞍上系上绷带、皮带或者用一种亚麻织成的腿带,让脚有个可以踩踏的地方。
由此可见,早期的骑兵的确采用过绳带或者木板一类的材料作为马镫,而这些材料很容易腐烂,不可能有实物保存下来。至于金属,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东西,如果用来大量制作马镫,那实在是太奢侈了。
关于马镫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方,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的古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重道德文章而轻实用技术,一向不重视类似的奇技淫巧。木牛、流马如果不是诸葛亮而是一般人发明,想要在《三国志》中留下一笔,基本就是白日做梦。
综合以上几点,就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公元四世纪初中国境内的马镫已经成熟且广泛使用,却没有此前的实物马镫保存下来。
成熟的马镫出现于公元四世纪初,那么马镫的雏形或替代品出现于什么年代?大致范围可以确定为两汉至魏晋时期,至于准确时间,目前还没有定论。
我有一个推测,曹操手下威猛无比、百战百胜的虎豹骑,正是装备了马镫(很可能是木板和绳带制作的替代品),方才发挥出更加令人恐怖的战斗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不仅要靠战术和勇气,还要依靠先进的武器装备。
此时,距出土的成熟马镫出现的时间——公元四世纪初,还有一百年,出现马镫的雏形是完全有可能的。
没错,追击刘备的五千虎豹骑,正是一支利用新技术、装备了马镫的精锐骑兵!
危难之处显身手(一)
刘备遭遇虎豹骑的地点是当阳长坂。
从襄阳到当阳长坂,共三百余里,刘备的军民混合队伍走了十多天,曹操的虎豹骑只走了一日一夜(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什么叫急行军?什么叫快速反应部队?虎豹骑给出了最佳的诠释。
如果没有马鞍和马镫的帮助,日夜不停奔驰三百里,将士们累都可以累死,大腿或臀部会严重磨损。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立刻发动猛烈进攻,那就有点不把虎豹骑的将士当人使了——他们当然不可能是超人。所以曹操的虎豹骑装备有类似马镫的配件,是非常有可能的。
追击刘备,又一次体现出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曹操在新野一带接到刘琮的投降书后,准确判断出刘备将要南撤占据军事要地和战略物资囤积地江陵。
江陵如此重要,曹操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它落到刘备手中。他将运输部队留在后边,亲自率领大军迅速向襄阳开进。到达襄阳后,确认刘备已经向江陵撤退,他更是将收降纳叛的统战工作暂时放到一边,立即部署追击刘备。
曹操毫无疑问是军事奇才,判断准确,决断英明,分得清轻重缓急。同时可以看出,曹操将刘备视为大敌,力求一举歼灭,不能任由刘备逃跑,过不了多久又死灰复燃。
这一次,曹操希望在南下之路上给刘备一个大大的惊喜,彻底终结刘备奇迹般的逃亡生涯。
实际上,曹操就要做到了,只差那么一点点。
曹操亲自率领的五千虎豹骑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军队已经十分疲劳。但最高领导曹操本人与小兵们一同追击,领导不喊苦,小兵们只得咬紧牙关跟着前进。
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队伍的时候,虎豹骑的将士以及他们的战马都很疲惫,不过令他们欣慰的是,经过多日行军的刘备军队,处境也好不到哪去。
刘备军队在行军中难以保持队形,许多士兵都被分散开来帮助老百姓推车扛包,仓促遇敌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样一支既疲劳又无阵型的军队,在虎豹骑雷霆万钧之势的突击下,如摧枯拉朽,土崩瓦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