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郁闷的领导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戏侃三国!
诸葛亮不出计,是基于一贯的做事原则——谨慎。疏不间亲啊,再怎么说刘琦、刘琮都是亲兄弟;再者隔墙有耳,支持刘琦就是反对刘琮,难保不泄露出去。万一计谋泄露,刘备一方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强烈的求生欲望驱使下,智商平平的刘琦创造性地想出了一个让诸葛亮开口的方法。他邀请诸葛亮一起到自己府中的后花园春游。春色满园,风景怡人,两人坐在花园中的阁楼上边看风景边聊天,非常惬意。
诸葛亮正在不亦乐乎的时候,刘琦命令手下将上楼的梯子去掉,随后哭丧着脸向他求救:“今天这个地方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只有你我二人,你说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对没有第三个人知道。现在你可以给我出个主意了吧?”
刘琦如此有诚意,诸葛亮要是还不出主意,就有点不近人情了,他含蓄地说了一句:“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两人都是明白人,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跑到外边就能保全性命,说不定还能曲线救国,最终当上老板。
因此,在黄祖死后,刘琦同志发扬风格,主动争取前往死亡之地江夏出任太守。
刘琦一旦离开荆州政治中心襄阳,就等于放弃与刘琮争当接班人。蔡瑁等人自然也乐见其成,不会从中阻挠;何况以刘琦的用兵才能,会不会成为又一位因公殉职的江夏太守,蔡瑁以为实在是不可说,不可说。
诸葛亮出山以后,一直心向刘备。他的这一计策,实际上是计中计。对刘琦来说,出任江夏太守,虽然也很危险,但至少不用生活在阴影之中,可以暂时保住性命;对于刘备来说,就多了一个有力的帮手,日后可以联手对抗荆州实力派蔡瑁、蒯越等人。毕竟一个手握兵权的太守,比一个不受宠信的公子,力量那叫一个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刘琦同志带着几分侥幸几分惆怅,前往江夏弥补黄祖的空缺。从能力来说,公子刘琦并不比太守黄祖强多少。只要江东的的风浪一来,刘琦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因公殉职的高级干部。
在乱世三国,平静不是常态,战争才是。
不久,果然起风了,这次的风浪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猛烈。
风从北方来。
靠得住的只有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统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的好日子到头了。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曹操大军还没到开到荆州,刘表就已经撑不住了,躺在襄阳城里奄奄一息。
大公子刘琦得到老爹病危的消息,急忙从江夏赶来探望。蔡瑁等人怕刘表见到刘琦节外生枝,竟然阻拦刘琦,不让他们父子见最后一面。刘琦只好哭着喊着伤心欲绝地回到江夏。
刘备也从樊城过江探望刘表。刘表见到刘备后,将荆州托于刘备,提议自己死后由刘备接任荆州刺史。
关于刘表托国,很多人表示怀疑,就连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也提出质疑。但这一说法,分别出自王粲的《英雄记》、王沈的《魏书》、孔衍的《汉魏春秋》三书。尤其是《英雄记》的作者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此时他正寄寓荆州,虽然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但处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能够耳闻目睹,他的记载更能接近事实。何况王粲心向曹操,后来劝说刘琮投降,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府秘书(丞相掾)、封为关内侯,他对于敌对势力刘备一方,应该不会虚构这一事件进行褒美。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上三书的记载虽然细节略有不同,却能证明刘表至少说过让刘备代理荆州的话。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靠得住的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说的话,而是一个人的心。
刘表说这句话的时候,荆州已经形势危机,他将荆州托于刘备,用意是让刘备更好地保卫荆州,以刘备一贯的作风,想必不会亏待自己的儿子与旧人。当然,刘表也可能只是用语言试探一下刘备,大家互相谦让一番就完事了,谁都不必当真,谁当真谁天真。至于刘表究竟是出于何种心思说出让刘备代理荆州的话,我们已经无法知晓。
刘备也未必明白刘表真实的心思,但是否明白一个将死之人刘表的心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白蔡瑁、蒯越等荆州实力派的心思——绝对不会同意自己代理荆州。即使刘表是真心的,刘表一死,蔡瑁、蒯越等人必然会改弦更张拥立刘琮。如果闹到这一地步,就只能靠枪杆子说话了。而以刘备手中的枪杆子,想要压制蔡瑁、蒯越等人,难度是很高的,最大的可能是重蹈徐州的覆辙——外敌(徐州是吕布,现在是曹操)一到,内部立刻四分无裂,投降的投降,背叛的背叛,蔡瑁、蒯越就是曹豹、申耽——照样是得而复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