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三出祁山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戏侃三国!
三出祁山
诸葛亮两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两次失败的原因都比较雷同,那就是汉中的粮食很难运到前线。其实我国古代战争,最难的就是运粮。往往运量队伍消耗的粮食比前线将士消耗的都多。地形越复杂这种情况越严重。诸葛亮能做的就是随军尽量多带军粮,因为日后军粮运输不便,没有靠谱的粮道能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正因为这样,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一般都是速战速决,一场消耗战和对峙战都不敢打,人家魏军运粮方便,蜀军这个短板只能用诸葛亮的智力尽量去弥补。可还有一件事制约着蜀军,那就是诸葛亮首次北伐就走祁山,别管这条道路对不对,丞相是不会有错的,所以后面几次北伐也必须走祁山。然后问题就来了,如果诸葛亮出祁山能占据关中地区,那万事皆休。可关键是诸葛亮的行军路线没有什么成绩,魏延会怎么想?
我提出个路线你给否了,说不靠谱。你的路线走两次了,用事实证明了不靠谱。那说明你刚愎自用跟我过不去啊。
因此魏延跟诸葛亮的矛盾越来越深,只不过诸葛亮得用魏延,魏延怕诸葛亮,所以这段矛盾才没有显露出来。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呢?其实诸葛亮不是只针对魏延,他是不喜欢魏延这一类人。在蜀国体系里这类人比较典型的有关羽、魏延、廖立、李严等。这类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自我价值。这类人不容易被忽悠,控制起来比较难。
在诸葛亮的战略构架中,他要完成大业,需要的是执行力极强而不问为什么的人,根本不需要献计献策有自己想法的人。
所以诸葛亮需要的是赵云、张翼、马忠、关兴、张苞、马岱这样的人。这类人的特点是在战斗中台词不多动作多,让干啥干啥,丞相的命令会机械的完成。
再看关羽、魏延这类人,属于李云龙式的将领,他们指挥部队有一套,你要指挥他就有可能出幺蛾子。
别的将领原则和底线都是丞相的将令,关羽的原则是自己的春秋大义,魏延的原则是展现自己。
举个例子说,假如诸葛亮下令从东边走捉住曹操就地斩首。那赵云一定会从东边走,捉到曹操后一定会将其斩首。关羽呢一定会按照自己的义气放掉曹操。魏延不一定从东边走,也不一定会抓到就斩,他很可能会活捉曹操展示一圈强调一下自己的价值。
这三类人,赵云立功再大也大不过丞相,因为他只是执行者。关羽则会被不断神话,真义气。魏延这人最讨厌,任务完成了却不一定按照丞相的方法,那这功劳是还能是丞相的吗?
所以这种李云龙式的将领,主帅可以用,但是不爱用。因为这类人个性太张扬,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要是换作别人当主帅可能还好点,可惜诸葛亮是个更强调自我的主帅,不喜欢有个性的部下。所以说这俩人格格不入,难免有矛盾。要是搁以前,诸葛亮未必会跟魏延计较。但是现在不同了,能用的人越来越少,魏延逐渐的成了蜀汉军队体系里的一枝独秀,军衔达到了二把手,所以诸葛亮不得不用他,因此越来越恨他。
丞相要打造一台舒适豪华的房车,魏延就像一台超级跑车布加迪w16引擎,不用吧,别的引擎带不动这台大车,用吧加速又太冲,自己是司机还能控制控制,换个人开车很容易被这个引擎带沟里去。
一出祁山时,魏延因为路线之争,和诸葛亮埋下了一个矛盾。二出祁山时,因为魏延搞不定郝昭差点被诸葛亮斩首,结果诸葛亮亲自来也不是郝昭的对手,因此魏延对诸葛亮意见更大。
就在这种矛盾下,东吴那边出事了,孙权称帝,派人给刘禅递交国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