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比试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咸鱼王妃异世谋生!
我向三位皇子拱了拱手道:“今日草民算是见识了。”
“此后定当谦虚向各位皇子求教。”
那一日的墨宝展示,着实让我这具有现代人思想的古代人吃惊不少。
后来又过了几日,公主派侍卫告知我,三日后殿前比试诗词。
凌王爷听到这个消息,笑了笑道:“这可是我们家子衿的长项啊。”
我微微地笑了。
“王爷,臣妾感觉是不是那几位皇子中也有人像臣妾一般经常做梦,梦中也会梦到这些事情呢?”
凌王爷笑了笑,“那可说不准啊。”
“那臣妾着实得好好准备准备啊。”
“如果臣妾不能在殿前赢过三位皇子,那便是丢了我们轩朝的脸了。”
那日我独自一人在卧房里思来想去。最后我想起来了,皇子们知道的那些诗,我曾经将它们写在小册子上。可能被传出了轩朝的王府了。
最后我心中感觉信心满满的。我所掌握的这些诗词足够了。在现代社会里我打小就开始背诵古诗词,我年少的时候,并未参加过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诗词大赛,如果我参加过的话,我可能获得冠军也说不定呢。
三日后,我和凌王爷、晨王爷等人进入王宫里。凌王爷和晨王爷作为我的亲友团队出席了这次比试。
初次见到傲来国的皇上,我用眼的余光看了看这位皇上。竟然是如此帅气的一位中年人。看上去只有三十几岁的样子呢。
“今日在殿前举办这次比试,意在学习切磋,不用那么紧张的。”皇上朗声说到。
“还不用紧张呢,我看啊,皇上自己先紧张起来了。”
我扫视了一边殿上的众位大儒。见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还有体格健壮的中年人,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书生,据说这些都是朝中书院里的学士们。
皇上首先让朝中的一位大家公认的博学青年叫做焦共的起身念出一首诗。
我听了第一句,心中暗笑,竟然是颜真卿的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皇上伸出手将方向指向了我,我一看,这是车轮战吗?我微微一笑,起身随口念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当这首王维的诗被我念出来的时候,众人皆鼓掌称快。
接下来是另一位朝中博学之人焦宁,也是刚刚那位的兄弟,起身念了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接着伸手请我念诗。
“这是让我接下句的意思吗?”
我开口说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接下来战况有点激烈。
皇上一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楚公子(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楚公子(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楚公子(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接着听了我的诗,王宫的人竟然不敢再开口了。我陆陆续续地念出了几十首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刻我看到大殿之上在我们后面坐了十几个正在奋笔疾书的记录官,他们都在极其认真地誊写我刚刚念出来的诗句。
我见古诗念得差不多了,已经有二十几首的样子了。转而我开始念词。首先我想到了辛弃疾的一些词。于是我便张口即来。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我转头看向誊录的史官,心中不觉感慨万千。
“这些史官也是极其不容易的。我在这儿念诗词,他们奋笔疾书,只为记录下我说出的每一个字,唯恐事后被皇上责骂。是了,责骂事小,丢命才是这些人最害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