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朝议 (第2/2页)
不论是中书,还是门下,都是有两个衙门的。
皇城之中,四方馆临近的东边,便是中书外省。而殿中省的西侧,便是门下外省。
而真正负责大事商讨,机密公文存储的衙门,乃是坐落于宫城之中。
皇上的寝宫,以及议政的大殿,太极宫的西边,乃是中书省,以及附属衙门。
而太极宫的东边,便是门下省,以及弘文馆和翰林院。
老军一路引导着李安,走过了外衙,走到了承天门之外,这才点头哈腰的说道。
“殿下!”
“小的只能送您到这里了。”
“入了承天门,就不是小的,能踏足的地方。”
“您沿着承天门,一直走过嘉德门,太极门。”
“之后的太极殿,便是早朝的地方。”
“到了哪里,等下朝的时候,自会有人,引您前去中书衙门。”
“殿下您请。”
“小的这就告辞了。”
“有劳!”
李安拱手,随口说了一句。
顿时让老军,受宠若惊,一杆腰,弯的更低了。
直到目送李安走进了承天门之后。
他这才欢天喜地的起身,得意洋洋的向朱雀门走去。
而到了这里。
李安的早朝之路,再无任何麻烦。
别的官员,除了个别高官之外,其他人全都在殿中侍御史的监视之下,战战兢兢,规规矩矩。严格遵守着早朝的礼仪。
生怕会被这些乌鸦,挑到错处,然后行文斥责,影响考评。
而到了李安这里。
殿中监宇文士及,亲自出面,引导李安,前往中书省的朝班。
而同样。
来到了中书令身后的李安,也遇到了热情的上司房玄龄。
他甚至比宇文士及,还要更加的热切几分。
不但替李安介绍了身边的同僚。
譬如同为中书侍郎的颜师古。
又譬如几位中书舍人。如高季辅,杜正伦等等。
甚至是连此次中书省接下来在早朝之上,准备商讨的议题,也简单介绍了一二。
除了颜师古,横挑鼻子竖挑眼之外。其他方面,完全可以说的上是一片和谐。
和谐到让李安,都感觉有些不真实。
若不是他知道,这房玄龄,乃是皇上的绝对心腹。
在此之前,应该肯定得到过皇上的交代,让他照顾自己。
如若不然,李安甚至都有些怀疑,他别有用心呢。
就在这样的一片和谐之中。
随着上方,太监手中的净鞭一响。
一声“皇上驾到!”
早朝正式开始。
便是李安贵为燕王,但是在朝堂之上,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这里,乃是大唐治国的核心。
除了皇上,谁都不是最特殊的那一个。
朝议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项一项的议题,在并不激烈的讨论之中,缓缓通过。
而李安,却对这些,并不熟悉。
便是解决方法,也和他想的大相径庭。
可是,早就打定了注意的李安,却不发一言,甚至是昏昏欲睡。
就差没闭上眼睛了。
直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李安的耳边炸响。
只听那人痛心疾首的说道。
“皇上!”
“去岁,山东大旱,数省颗粒无收。是陛下下令,免去了山东数州的钱粮。”
“今年,关中又逢饥荒。五月间的天下大雹,又让灾情雪上加霜。再加上蝗灾肆掠,百姓就差易子而食,早已饿殍遍野。”
“朝廷下了绝大的力气赈灾,可是依旧杯水车薪。”
“如今,朝廷财政困难,正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绝不允许,再节外生枝。”
“臣韩仲良请皇上下令,暂缓北庭都护府设立。”
“还请皇上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