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民调局诡案录 > 第152章 影子

第152章 影子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民调局诡案录!

战国至唐代,由于铸造工艺进步,基本上是含铅的高锡青铜,铜含量占比达70%,锡含量占20%右右、铅含量占5%左右,含锌量极低。高锡青铜由于硬度较高,适合铸造一些高低不平、起伏有致、图案精细的铜镜。并且时间一久,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耐腐蚀的氧化保护膜。因此战国和汉代、唐代的铜镜造型多样、图案纹路精美,并且保存较好。由于这一时期的铜镜硬度高、质地脆,具有“宁折不屈”的特性,容易破损。

宋至明清的铜镜,铜含量没多大变化,仍为70%上下,但锡含量减少为为6%左右、铅含量占15%左右,锌有一定含量甚至于有很多铜镜含锌量大于10%。到了这一时期,瓷器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器具,人们更注重铜镜是否经济、实用及制作简便等。因而在材料中减少了锡的含量,增加了铅,甚至于锌的含量,以方便铸造。这就造成这一时期的铜镜刚度不足,质地较软,铜镜的图案、纹路模糊,精度较差,甚至于有时会出现器物歪扭变形的现象,但铜镜不容易破损。

综上所述,宋代以前的铜镜含锡量较高,硬度高、质地较脆,相对来说容易摔破;而宋代以后的铜镜含锡量较低,含铅锌较高,硬度较低、质地较软,不容易摔破。

而张海的这面铜镜,根据张海父母的说法,是当初在一家古董店买的,是清代时候的铜镜。

如果是清代就流传下来的古董铜镜,那最多就被砸的扭曲或者出现坑坑洼洼的地方,但是镜面不应该被砸碎才对。

“这镜面,根本就不是被砸碎的,而是被故意弄碎的。”周也非常确定地说。

马洋尸体的发现地点是在稻田里面,稻田的土本身就是湿度高,很柔软的土质,连正常的玻璃镜子掉下去都不一定碎,那就更不要说是质地更加坚硬的铜镜了。

“我们竟然忽略了这个重要的线索。”

周也心中后悔不已,如果不是校长的提醒,那这个秘密他们可能永远都想不到了。

“可是,就算铜镜的裂纹是故意弄出来的,这裂纹代表着什么呢?”何清还是不解,一个裂纹能够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周也也不懂,他依旧在那裂纹上不断摩挲着,就在这时,他隐隐约约感觉到,当他的手指抚摸过那些裂缝的时候,那个裂缝似乎能够轻微地移动。

“这是……”他连忙仔细检查了起来。

“镜面和镜框,竟然不是连接到一起的,而是分开制作,然后拼接到一起的?”

当周也弄清楚这东西原理的时候,他心中感到无比的震惊。

古代的铜镜一般都是直接一体铸造,然后对于镜面不断进行打磨,使其能够到达足以反映出画面的地步。

而现代的玻璃镜子才是镜面和镜框单独铸造,然后将二者拼接到一起。

“试试看能不能将破碎的镜面取下来,或许在镜面下面,隐藏着什么东西才对。”白恩提议。

周也点了点头,于是手上用力了一点,试着将镜面取下。

废了一番力气之后,他终于将那些破碎的镜面给逐一取了出来。

当他将镜面给取出来的时候,发现在镜面的背后,竟然夹着几张纸。

那看上去像是笔记本的纸,纸张看上去已经存在不知道多少年了,都隐隐有些泛黄了。

当周也拿出那张纸的时候,无比的小心,生怕自己不小心一用力,那张纸就直接成为了一堆碎片。

当周也将那张纸小心翼翼地打开时,里面是非常熟悉的字迹——宗涛的字迹!

几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惊喜和震惊的神色。

宗涛日记本当中最关键的地方都已经被撕掉了,而现在,在这面铜镜的背后,竟然还残存着这样的一张日记纸?

“原来如此啊。”

和其他人的关注点不同,胡干捡起了那些被取下来的镜面碎片。

“这些是玻璃碎片,根本就不是原本铜镜的碎片,是有人为了隐藏这几纸,然后在原本铜镜镜面的表面,黏上了一些新的玻璃镜面,而经过了十年的时间,玻璃镜面也变得晦暗,所以看起来和铜镜原本的镜面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果不其然,在这些镜片下面,还有一层已经不太清晰的镜面。

“看来,校长所说的秘密,就在这张纸上了,当初宗涛应该还是发现了张海秘密的真相,并且写在了日记本里面,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日记本遭到破坏,而这关键的一页,被藏到了最不可能被猜到的地方,而这么做的人,应该就是校长了。”

周也感觉自己的思路,已经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