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万国来朝!帝国的终极梦想! (第2/2页)
嬴子昭只得灰溜溜地折返了回来。
倏尔。
群臣望着嬴子昭狼狈而走的背影,四下里顿时陷入了一片讥笑声中……
……
九峻山庄园。
秦风从王绾宅邸回到了庭院之中。
饮了几盏酒,秦风正懒洋洋地倚靠在凉亭里歇息。
闭目养神之际,秦风的思绪也开始翻飞起来。
回想着刚才在王绾府邸赴宴的场景,秦风有些愕然。
那王绾明明是位列九卿的治粟内史,如此高官为何要对自己示好?
还送了这么多金钱财宝给自己,自然是为了结交自己……
由此可见,赵老伯的威望得多高啊!
忽而。
一声雄浑的嗓音传来。
“秦小子?做什么呢?睡着了?”
秦风听见动静,急忙直起身子。
睁眼一看,只见嬴政正背着两手,立在凉亭当中。
“赵老伯,您来啦!”秦风赶忙伸手搀扶。
嬴政和善一笑,随着秦风在凉亭的边沿坐下。
两人就这样在庭院的凉亭中席地而坐。
爷孙俩促膝长谈的景状显得气氛很是温情。
“秦小子,你小子了不起啊!在那些外邦蛮夷的面前挽回了我大秦的国威!”嬴政满脸欣喜地看着秦风。
秦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赵老伯,您这么快就知道啦?其实也没什么,我只不过是作了一首诗罢了,不值一提的。”
“哎,秦小子你的诗我看了,写得文采斐然啊!好啊!”嬴政喜道。
拍了拍秦风的肩膀,嬴政意味深长地嘱咐道:“秦小子啊,你要知道,今日的这件事,可不仅仅是作辞对诗这么简单,这可关系到咱们大秦的脸面。
“同时也关乎到那些外邦蛮夷对大秦的态度,若是大秦国威有损,那对蛮夷之国的震慑就弱了几分,将来没准会出大乱子,你懂吗?”
秦风闻声,立马郑重地点了点头,“嗯,赵老伯您放心,这个道理我明白!头可断,血可流,国威不能丢!”
“好小子!”
嬴政喜得眉开眼笑,顺手从袍袖中一探,取出一支金笔。
“秦小子啊,这支御笔是皇帝陛下批阅奏章时所用,陛下听闻你为国争光之事龙颜大悦,特地让我把这御笔赏赐给你!”
嬴政掂量着手中的金笔,喃喃地说道:“秦小子,陛下看了你写的诗,最喜欢的就是那句‘欣邦使之来朝兮,协玉帛之吉梦’。
“当年大禹姒文命在涂山盟会,普天之下诸侯莫不朝拜,万国来朝,那是何等的盛况啊!
“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
“秦小子,你这一句可谓惊世骇俗!玉帛之吉梦,乃万国来朝之吉梦啊!”
嬴政默默说着,眼神中不由得流露出向往憧憬的神色。
秦风见状也不免有些动容。
古往今来,万国来朝一直是中原王朝帝国的终极梦想!
真正的帝国强者,真正的天朝上国,不是为了吞并、占据那些边远偏僻的小国,而是允许那些小国朝贡!赏给他们藩属的资格!而那些小国也以朝贡华夏为荣耀!
历史所记载最早的万国来朝,便是大禹时期的涂山会盟,诸侯朝拜。
隋朝的绵亘八里,列为戏场。
大唐的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武周的千官肃事,万国朝宗!
大明的八方四海,南北东西,贺圣明主,一统华夷!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尹庆、王景弘、侯显等出使外邦,远拨国威……
郑和下西洋更是成为亘古难见之盛事!彻底将大明的朝贡体系拓展到了大洋彼岸!大明可谓达到了华夏文明极盛的顶峰!
至于到了满清,万国来朝的盛况就只存在于画师的臆想和笔下了……
乾隆时的《万国来朝图》其实也是想象的,那场元旦庆典并没有西洋夷人朝贡,就连五十七个外藩属国也没有凑齐,乾隆不过是宴请了几个蒙古王爷和紫光阁大臣罢了……
此时此刻。
秦风看着嬴政坚定的眼神,忽而觉得他的形象愈发伟岸起来。
只见嬴政挺立着魁梧的身躯,目光如电,声如沉钟。
“秦小子,写得好!这才是帝王该有的气度啊!”
半晌。
秦风看着嬴政,下意识地说道:“赵老伯您可莫要乱说,我那只是童子戏言,故作慷慨激昂之语罢了……
“不过,若是说起帝王气度,赵老伯,我说句不怕砍头的话,我倒是觉得您才是真正的帝王气度啊!”
嬴政听着秦风的话语,突然怔在了原地。
坏了!
方才一时意兴,竟忘了隐藏身份,话说得过于锋芒了。
不会被秦小子看出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