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秦朝的《铜雀台赋》!作诗而已,不值一提! (第2/2页)
耳边传来秦风的话语,王绾顿时恍过神来。
“不不不,秦少侠之诗真乃天人之作,如此华章,旷世难见!
“多谢秦少侠赐诗啊!”
秦风闻声微笑着,心里一阵得意。
哈哈,当然是旷世难见的华章咯!
那可是曹植的《铜雀台赋》啊!汉赋的上乘经典之作!
我就算改了一些字,那也只是为了契合现在的场景,但是气势和意境还在!
秦风之所以选择这首汉赋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秦朝的诗是古体诗,基本上是四言诗《诗经》和骚体诗《楚辞》两种。
而楚辞和汉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选择这首汉赋,秦朝人自然也能看得懂。
若是秦风写出几首唐诗宋词来,没准得被别人当作不入流来看……
此时。
王绾朝府仆一抬手,问询道:“秦少侠的诗句都记下来了吗?”
“回老爷,都记下来了。”府仆将竹简呈了上来。
王绾捧着竹简,如获至宝,又奉在秦风的面前,“下人不懂诗,还要劳烦秦少侠斧正!”
秦风笑道:“王大人莫要客气,在下这也是在为我大秦争光嘛,岂能让外邦小国轻视了去?”
等到那府仆捧着修订好的诗辞前往正厅后。
秦风酒足饭饱,便要抽身离去。
王绾说什么也要送些金钱财宝、箫剑瓶壶给秦风,作为赠诗的酬谢。
秦风虽百般婉拒,却也架不住王绾一心结交示好。
没办法,秦风知道自己现在只不过是个卑微的工籍贱民,自然是得罪不起王绾这样的朝廷命官,只得应下。
王绾一直送着秦风走到府邸大门。
依依不舍地握着秦风的衣袖,王绾满脸和善地说道:“秦少侠,今日之宴,可还算满意?
“那些答谢的物什,老夫命人送到秦少侠的庄园便是!”
……
正厅里。
隗状仍旧为了作诗的事苦恼着。
眼看周围等候着的众人已经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隗状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
这可怎么办?
这可怎么办啊?
谁来救救老夫啊?
一直这样拖延时辰总归不是办法啊,那群蛮夷是铁了心要老夫出丑了!
这时。
王绾的府仆快步走上正厅。
一手高举着竹简,府仆大声喊道:“有诗了,有诗了!”
正厅里悉悉率率的议论之声骤然停歇。
所有人的目光都朝那飞奔而来的府仆看了过去。
隗状更是又惊又喜,像看着救星一般看着那府仆。
一把接过府仆手中的竹简,隗状只搭眼一看,就知道目下的险情已经解除了……
“逢陛下之盛筵兮,临宝邸以娱情……”
隗状立马像模像样地念了起来。
“……愿斯年之永在兮,乐终古而未央!”
轰!
正厅里的各国使臣,呆若木鸡地听着,个个震惊得无以复加。
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听出了这两首诗孰高孰下……
而隗状念完后,则得意洋洋地将竹简一合,仿佛这诗句是他自己写的一般。
隗状身后的大秦官吏们,特长久地舒缓了一口气。
昂首挺胸,隗状自得意满地说道:“怎么样?此诗乃我大秦治粟内史王绾大人所作!
“我大秦乃礼仪之邦,我秦吏自然也深谙诗辞礼乐之道!尔等可见识到了?”
隗状的语调抬高了不少,显得胸有成竹。
各国使臣们顿时被唬住了,加上被诗句的震惊,纷纷点头应着。
隗状清了清嗓子,又装模作样地说道:“咳咳,虽然本官也已经有诗句在胸……
“但王绾大人珠玉在前,本官就不班门弄斧了。”
一众大秦的官吏们闻声,脸上纷纷露出鄙夷的神情。
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刚才你作不出诗来,差点急得把头发都抓掉完了……
现在又说不班门弄斧了?
要点脸吧!
那滇国的使臣久久回味着诗句,不断地颔着首。
咂咂嘴,滇国使臣走上前来,躬身揖拜,朝隗状说道:“隗大人,是本使有眼无珠……
“王内史所作之诗,洋洋洒洒,气如长虹,非我滇国学子所能吟也……
“本使方才多有得罪,还请隗大人海涵!”
隗状看着滇国使臣谦卑的模样,顿时一阵扬眉吐气的感觉。
突然。
一旁的王绾府仆却插话道:“哎?不对啊,这首诗不是我们老爷作的啊!”
什么?
所有人都朝着那府仆看去。
府仆随口道:“这明明是秦少侠作的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