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死得莫名其妙的闯王 (第2/2页)
只是他的外甥金二狗没能逃脱,被农民军砍成了肉泥。
这段超长的视频盘点到这里,终于落下了序幕。
接下来就是李昊的点评。
【论各大反王的战斗能力与战略眼光,李自成都排不到第一位。不管是李密与窦建德都要远远强过李自成。
但要论对华夏的影响之大,没有任何一个反王能与李自成相提并论。】
【令人遗憾的是,他对华夏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正是因为李自成攻入北京城,逼杀崇祯皇帝,让关外的八旗军光明正大地踏进了他们攻打了几十年也没能攻破的山海关。
借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名义,多尔衮不费吹灰之力地获取了大多数投机官僚的拥护,建立了国祚将近三百年的满清帝国。
自古得国,无有如大清之易者!】
【纵观清初,如果多尔衮没有发布那道剃发易服的命令,整个大明境内根本不会有持续数十年的反抗。
更令人遗憾的是,数千万人抛头颅撒热血,依然没能保住祖宗留下来的衣冠发饰。
有血性的人多被杀光,活下来的,就成了满清顺民。】
【大清建国后,康雍乾三朝,文字狱一波接一波,动辄杀人灭族,直到把天下的文人骨头全部打断,变成了一个个驯服的奴才,再也不敢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之类的诗句,再也不敢妄谈国事。】
【满清闭关锁国三百年,对外界的变化懵然不知。直到船坚炮利的英夷以区区几千士兵就敢长驱直入,逼迫满清皇帝签订城下之盟,人们才明白华夏竟然停滞了二百多年,变成了全世界眼中的东亚病夫。】
【而这所有所有的一切,如果追根溯源,还真的要把板子打到李自成的屁股上。】
【李自成反抗大明,自然是正确的。天下百姓群起反抗大明,同样也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受够了明王朝的苛捐杂税。没人有资格指责老百姓不肯做“安安饿殍”。
但李自成犯了几个战略性错误。】
【如果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后,不是那么自大,不把仅有三万兵力的吴三桂看成芥癣之疾,而是当成决定大顺国运的终极之战。
不是仅仅率领十万农民军,而是把攻略河南河北的数十万农民军齐集京师,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山海关。
就算吴三桂与满清联合在一起,也未必能击败李自成吧?
毕竟他们面对的,是一支即将建立新王朝的士气最高的农民军。
可惜,李自成太骄傲自大了。所以导致了一片石的惨败,最终一蹶不振,直到身死九宫山,为天下笑,也为天下恨。】
【一片石之战失败后,李自成最明智的选择不是退往陕西。
陕西经过十几年大旱外加近百万流寇的反复折腾,早就变成了一片荒凉之地,养不活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也支撑不了李自成长期坚守此地。
李自成当时要么坚守北京城,让攻略各地的农民军回师救援。
要么就果断全师南下。
要知道当时的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全是大顺地盘。
如果李自成率军南下,既能依靠这几省的资源与满清周旋,也能镇慑那些首鼠两端的明军降将。
就是再不济,也能直接渡江南下,凭借江南的财力与民力,与满清划江而治。
但他直接逃向了西安。
等到几个月后,又被阿济格与吴三桂从陕西撵到河南地界时,河南山东各地州府早就成了南明与满清的地盘。驻守各地的大顺军将领要么被杀,要么也叛变了李自成。
这个时候,其实李自成只剩下一个选择,率领东路军坚守襄阳六郡,让李过高一功的十几万西路军攻略江南。
被满清打怕了的李自成却不听白旺之言,轻率地抛弃了襄阳六郡,试图与南明争夺金陵。
结果连老天也抛弃了他。一代枭雄就那么可笑地死在了两个山民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