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雷霆万钧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明朝大昏君!
贬了夏言,对于夏言来说是大事情,但对于朝野上下来说,顶多就是一时谈论的对象而已。因为夏言虽然受皇帝的宠爱,入了皇帝的眼,但目前来说毕竟只是兵科左给事中。
未来可能是朝廷重臣,但现在只是被贬到地方的正五品官员。
所以也就是一阵风。
很快大家就开始关注其他的事情。
嘉靖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因为争贡之役组成的朝廷钦差团队出发。
此次派出三名钦差大臣出马,规格是非常高的。一个右都御史,一个右副都御史,一个户部侍郎,其中右都御史是曾经的政坛大佬王琼。所以非常受朝野上下的关注。
钦差团队出发,锦衣卫这边专门派人担任贴身护卫,大约是200人左右。然后是沈希仪训练一年半的3000人“天子一号营”部队,又从京营抽调1200人的部队,还有杂七杂八各类人员。最后整个钦差团队人数达到了近5000人。
浩浩荡荡。
不过也正是因为人太多,所以南下的速度就慢了不少。但王琼看起来丝毫不着急,在满朝文武的关注当中,却是慢悠悠的行进。不少人因此弹劾王琼,认为王琼不好好做事情,不过都被朱厚熜给压了下来。有一点朱厚熜是知道的,那就是任命某个人负责之后,就要相信对方,不要干涉具体的事情。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选择了王琼,朱厚熜就愿意相信王琼。当然如果王琼辜负信任,朱厚熜就不会让王琼的晚年好过。
就这样钦差团队走了足足四十多天的时间。
才到达了杭州。
浙江文武大员都在杭州,迎接钦差团队。
浙江的文武大员,在争贡之役发生的一刹那,一个个都是胆战心惊,害怕不已。实在是因为争贡之役闹得事情太大,根本不是浙江地方大员可以控制的,能够轻易承担的。
这么大的事情,朝廷肯定是不会轻松放过。
就算不是大动干戈,只是找几个替罪羊,也不可能只找一些小虾米糊弄。浙江的文武大员当中,肯定是有几个要倒霉。特别是争贡之役发生没多少天之后,高忠这个御用监太监南下。
高忠来了之后,对待这些浙江文武大员根本没有什么好脸色。浙江文武大员都想要好好招待他,毕竟高忠是皇帝近侍出身。但高忠根本没搭理他们。
来到浙江之后,直奔着市舶司,扣押了市舶司太监。也就是收受贿赂,造成倭国两个使团大打出手的赖恩。而且高忠并没有停止动作,突然之间又扣押了浙江镇守太监张卫,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地方镇守太监,那可是地方大员都不愿意得罪的存在。
一个个横行地方多年。
明武宗时期,这些地方镇守太监都是有任务的。每年都要给内库上交多少钱,都有份额。有些富裕省份的镇守太监,一年要给内库上贡十万两银子。为了十万两银子,这些镇守太监可以搜刮百万两。全国都有镇守太监,每年给内库上交上百万两的银子。
这样的一个太监,高忠来了没几天就给扣押。
接着开始查抄张卫、赖恩这些地方太监的财产,闹得是鸡飞狗跳。地方镇守太监和市舶司太监,在地方多年,都有很多依附的势力。高忠出手,对于这些势力都是全力清除。甚至这种事情一动手,波及到的势力也不少。
一系列动作让浙江文武大员害怕不已,担心朝廷会大动干戈,把他们都一网打尽。后来朝廷又派出三名钦差大臣,一个是王琼这位曾经的大佬,一个是户部左侍郎,一个是右副都御史,阵容很是豪华,这让他们更害怕。这么庞大的钦差团队,怎么看都是要大动干戈的样子。
可是之后的情况,让他们慢慢的放下了心。
因为朝廷一点都不着急。钦差团队慢悠悠的南下。虽然京城到杭州有两千里地,但钦差团队要是想要加快行进速度,并不是不可能的。要是快的话,二十天就能够到达浙江。就算是慢,也不可能超过一个月时间。可竟然是用了四十多天,可以看出钦差团队是一点都不着急。
王琼这么墨迹,朝廷也不催促。
这让浙江文武大员都摸不清钦差团队要干什么,摸不准朝廷的脉搏。
不过王琼在路上浪费这么多时间,时间一长,很多人就慢慢地放松下来,把大家的紧张感都弄没了。加上目前朝廷讨论海禁的问题,因此浙江文武官员都认为争贡之役和他们应该是没有关系。
“吾等奉皇上之命,来浙江调查,望各位全力配合。”
王琼来到杭州,面对浙江的文武大员,很是随意的说话。因为王琼有底气,别看这两年削职为民一直在老家,但王琼在明武宗时期是政坛大佬。担任过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要不是被杨廷和一脚踢出去,王琼在朝中是可以和杨一清、杨廷和他们分庭抗礼的大佬。
是真正的朝廷重臣。
这些浙江的地方大员,王琼是一点不放在眼里。什么正二品的都指挥使,从二品的布政使之类的,在地方上可以呼风唤雨,但也只是地方而已。当年王琼牛气的时候,这些地方大员想要拜访王琼,那都是要求爷爷告奶奶才可以见到王琼。所以王琼面对这些地方大员,心里是就非常有优势。
而浙江地方大员就不一样了。虽然王琼刚刚出山,但人的名树的影,面对王琼一个个都是战战兢兢。好在王琼此人没有盛气凌人,宣读圣旨之后,完全接受浙江官员的安排。
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丝毫没有表现出要查案的样子。
等吃饱喝足之后,王琼很平静的对浙江的地方大员道:“此次来到浙江,皇上虽然任命我为钦差正使,但我只管此次事件当中打败仗的事情。包括卫所的事情,伤亡军士的抚恤等等。至于市舶司的问题,会由户部吴侍郎负责。右副都御史张润大人,负责清查此次事情当中地方官府有没有失责。这是我们钦差团队各自负责的事情。我不希望听到有人抗拒调查。”
“下官定当全力配合调查。”
“卑职定当全力配合调查。”
浙江地方官员全都站起来表态。
王琼点点头。
很是平静的道:“此次调查,主要是市舶司。当然地方政府有没有问题也要查查,等吃完饭各做各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宁波、绍兴两府所有卫所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都跟我一起去宁波。我要在宁波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战败的原因。我也要听听你们怎么说的,为什么就让倭人在宁绍来去自如。到时候宁绍兵备道也要到场。”
王琼来了之后很平淡。
打发张润,和浙江左右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其他的地方官员谈话。让吴廷举去处理市舶司的事情。自己则是带着大部队,包括浙江这边一大堆的军事将领慢慢的去宁波。
在这中间王琼也不着急。
和浙江这边的这些人谈话,聊聊浙江卫所的情况。谈的气氛很好,王琼非常认真的听他们的话。王琼这样的表现让这些人都放下了心。虽然不知道王琼到底要找谁当替罪羊,但他们相信不会是他们。
因此不管是都指挥使司这边,还是下面的卫指挥使司,都是把罪名推到死去的备倭都指挥刘锦身上。认为是他的指挥错误,才放跑了倭国使团,也造成了军队很大的伤亡。
反正人都死了,抗下罪名最好。
甚至有人进谗言,说备倭都指挥刘锦是明武宗时期刘瑾的党羽,连名字的读法都一样。听到这样的谗言,王琼都是哭笑不得。
这些人为了脱罪,什么都干。甚至什么都能够联系,还能够联系到刘瑾。
王琼一路上,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话,并没有说多少自己的想法。不过王琼这种态度,让他们是真的放松下来。一直来到了宁波,时间都已经是进入了八月末。
五月份发生的争贡之役,朝廷钦差开始调查,时间都到了八月末。这就是古代交通和信息带来的问题。当然也因为王琼不着急,在路上花了很多时间有关系。
“各位都休息好了没有?”
“卑职等休息好了。”
来到宁波之后,王琼也没有立即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