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艰难的谈判(三) (第2/2页)
部下就有两个,他没有表态,说道:“我们要回去与各位首领商议。”说完起身就走了。
1月11日,多尔衮亲自前往,与大明皇家谈判清军撤退和大明百姓解救事宜,最后大明皇家提交了一份十三人的必杀名单,要求清军自己处置,并告知这是最后的条件,不容谈判。多尔衮携带这份名单回到了清军大营,旋即召集众满朦贵族议事。
多尔衮心情沉重,不愿意说话,就由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介绍谈判情况,当然焦点就是这份死亡名单。多尔衮示意,先不必出示这份名单,众人就事论事,并告知他们放心,在座的都不在名单之中。
其实只要说出大明皇家杀人的根由和量罪标准,那名单里都有谁众人也是心知肚明的,满蒙联军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嗜杀成性,良心犹存的大有人在。
多尔衮在大家议论之前定了一个调子,他说:第一,皇家禁卫军的军力各位也看到了,和谈不成,众人只有一条路——死。回头找杨一清拼命?死的更快!杨一清是不需要废话的,也不会谈判,他就认一个字——杀。这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有点残酷,却是事实。第二,罪孽深重之人该不该杀,要不要为保他们而拒绝大明皇家把大家拖入深渊。其实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态度也表明了,就是没有直说。
??众人谁也不说话,这可是杀自己的部下啊!平日里假仁假义的,实际上把部下都作为奴才,今日要生死相见了!
??冷场了。
??其实这些人没有什么仁义之心的,平日里说的仁义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自欺欺人的就以为自己是好主子了,他们信奉的是极端的自私,除了自己,从来没有替别人考虑过什么。但是大庭广众之下还是要装样子的。
??大营里很安静,所有的人都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这时豪格站了起来,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很多人都不懂,很疑惑,但是多尔衮懂,他知道事情已经解决了。他也转身离开了大营。
??时间不长,多尔衮先回来的,因为他的部下就在附近,豪格所部要远一些。他手中一个布包,还不时的滴着鲜血。
他只说了一句话:“他杀人太多,伤了天理,今天为了更多人的活路,他应该偿还一点了,也算赎罪吧!他的家人我会关照的,但愿我还有这个能力。”
??说着布包丢在了地下,布包散开,那是一颗人头,其实大家也早就看出来了。
??“睿亲王,念名字把,就算是亲兄弟我也会把人头献上来。”
“睿亲王,念吧!
”
“奉命大将军,念吧,以免误杀!”这话是阿巴泰说的。
??弘治二十年(1507年)一月十二日,十三棵人头落地,马里沟山谷上的满蒙联军接受停战协议和大明百姓移交。清军通过清风口出关回到清国,大明百姓在杨一清的官兵护送下到了宣府整编休息。
??皇家禁卫军是认真的,对照每一个人头,都要找不同的对象求证,这可是不能假冒的。
这难民队伍不是个小数,他们总数达到十万人在这几个月被清军杀害、逃跑、填壕沟生病冻死饿死的有二、三万人,还剩下六万多人和十万牲畜。
????这些难民是回不到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了,于是朱厚炜给他们想到的一个出路:海外移民。
朱厚炜就想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地方历史上就是英国人流放罪犯的地方,这些罪犯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殖民地,驱赶屠杀了当地的土著,渐渐的就形成了新的国家。数百年之后,那里就是华人后裔的天下了。至于将来那里是个什么国家,对大明如何?起码不会比英国人后裔的澳大利亚更差。自从吕卫发现澳大利亚航线后,朱厚炜就准备让大明的土地置换的汉人和蒙古草原联盟的人到哪里去。这次只要把这些难民加入进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