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谁的尖叫?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龙头沟风云录!
李俊平二十七八的年纪,杨林十八九岁数,这相差小十岁的哥俩,两人,一马一大车,车板上装满麻袋,在由北向南的路上疾驰。北方三月天,够冷。这哥俩好像不怕严寒,把马鞭摔得贼响,马儿奋力扬蹄,拽得大车轱辘吱吱直响,车身后,泛起阵阵白霜。
杨林扬起头,看着灰暗的天空,像被挂了旧棉布,说亮不亮,说不亮还偷偷的透着光。
哥,你看这天色,咋整?
换我来,你歇会脚,时间不等人。
杨林勒马,下车,尿尿,上车,李俊平下车,尿尿,牵马,上车。
林子,坐稳实点,抓牢靠,要加鞭了。
得嘞,哥,稳着哩!
“驾”......一个洪亮清澈的吆喝声,炸响在漠河向南官道上。
傍晚,哈工大张教授快步走出校门,行色匆匆。今天是女儿16岁生日,夫人正妍再三嘱咐,别忘记给女儿买蛋糕,可这时间...也不知能否赶在商店关门前,买到蛋糕。
出了校门,张教授站在路边,一边看着怀表,一边左右张望寻找人力车。
哎,哎,师傅,这边这边,张教授朝不远处的人力车挥手喊道,好不容易等到一辆人力车,他显得急不可待。
先生,您这是去哪?人力车夫在张教授面前停了车,问他。
七里街,东江饭店,你晓得不,东江饭店向东50米,有个友谊商店,我就要去那,张教授说着掺杂一口吴侬软语的普通话。
知道知道,我家就搁东江饭店那旮瘩,人力车夫说。
那真是太好了,出门遇贵人呵,赶紧走吧,师傅,我赶时间,张教授笑着说道。
人力车夫抓紧车杆,说,先生,您坐稳实的,咱这就走了。说完,人力车夫抬脚就跑,健步如飞。这身形,这脚力,没点功夫底子怕是做不到。
就在张教授走后不久,道边大梧桐树后,露出两张脸,一男一女。只见,男人和女人对视一眼,望着远去的张教授,微微一笑......
1956年,初春,北方三月末,风,冰冷刺骨。
春风,不分昼夜地刮,像要赶在5月前,把冻得噶梆硬的土层给撕开。道边,还没冒芽的杂木,被刮得“嘎吱嘎吱”乱响。道上白茫一片,分不清哪是路基,哪是沟壑。即便路有行人,也得顺着前方模糊的脚印走,才不至于摔落到道中。
在这寒冷春风夜晚里,要是能有一杯热茶,一壶烧酒,便是人间最快活的时候。况且,古人就有诗云:
绿蚁
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夜深,夜静,道野四边,隐约白光,这是黑土上白雪反射所致。不远处小村落,尚有一星半点微光,为这寒夜,增添丁点暖情。
这时,“啊”的一声,刺破了这宁静的寒夜。不一会,村里鸡犬相闻。就看见,谁家亮灯的窗外,一个黑影一闪闪过,看似无声,或许有声。这不,屋里传出几声咳嗽声,过后,再没其他声响。
这就是北方再平常不过的春寒之夜。
大兴安岭脚下,临近江边支流,有个僻静的地方叫“三角村”。五十来户的人家,都是外来户。有山东的,有河南的,有陕西的,有四川的,云南的,江苏的...这四面八方的语言,汇在一起,成就了这个村子,倒也有趣。三角村,位置僻静,离最近的鲁河乡也得有五十多里地,大雪封山后,马拉划子得走大半晌功夫。
三角村当家人李老爹,昨夜睡得浅,一声尖叫,让他半宿没睡着,临近天亮才迷糊着。
清晨,鱼肚白,李老爹儿媳妇棉花提着马桶上茅房,看到自家狗趴在茅房边上。大黄,去去去,好狗不挡道,棉花睡眼懵懂说道。
大黄一动没动。棉花看大黄没有动静,提高了声调,想把大黄赶走,大黄依然一动不动的趴着。
哎呀,妈呀,这是咋的啦?棉花一个激灵被吓醒了,大黄早没了气息。
爹,爹,你快来看看,棉花一边跑向西屋一边喊着。
大清早的慌什么,李老爹披着棉袄,撩开了门帘说。
爹,爹,你来瞅瞅,大黄是不是死了,棉花慌慌张张的说着。
别慌,我去看看,李老爹说着走出西屋。只见他,步伐稳健,行事果断干练,一看就知道年轻时候历练不少。
李老爹翻开大黄身体仔细查看,大黄嘴除了有一丝细微白沫,其他情况无异。李老爹想到这两年村里发生的事情,不由想到,难道是真的?
爹,你说啥?棉花看着嘀咕的李老爹,问道。
没啥,早饭后你通知大伙集合下,李老爹站立身子,掸掸衣袖说道。
“铛、铛、铛”当老槐树上的大钟被棉花敲响后,村人陆陆续续的来到树下。三三两两的说着闲话,或是议论着发生了什么。
栓子,来,到这来,李老爹指着一个壮实的小伙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