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的难产 (第2/2页)
那是什么?
那就是流水账。
想要做到群戏,除非是纪实类影视剧,否则根本别想。
可纪实类影视剧能有多少?
在前人已经将各种战役都写了个遍之后,又能有多少人能够拍出让人目不转睛的影视剧?
没有!
一个也没有!
虽然龙国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集体教育。
就算是真的有参军的,学的也都是集体荣誉。
注重的也都是集体。
但是对于观影的绝大多数人群来说。
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其实才是许多人关注的类型。
然而很可惜的是,这一种类型的电影,国内是几乎没有的。
虽然网文的发展,让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大行其道。
但是一直到15年,国内才真正诞生了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红色电影。
恩,它的名字叫《战狼》。
而实际上,早在09年之后,红色经典系列基本上就没有了。
电视台出现唯一沾边的,也就只剩下谍战剧。
六年的时间里,一部红色经典都没有出现。
反而诞生了一个让人诟病的影视剧类型。
抗日神剧。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情。
至于电影?
抱歉,电影的话,05年之后就没有一部高分的红色经典了。
可以说,《战狼》是国内首部个人担当主角,演绎红色主旋律电影的作品。
当然,单纯品质来说,《战狼》并不优秀。
但是这部电影的出现,也意味着国内电影终于走向了工业化制作的开端。
其实以前赵昊就有一个疑惑。
我们拥有那么多的抗战、抗日的神勇战士,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的事迹拍成影视剧呢?
结果后来得知真相的赵昊如同一盆凉水浇在了头上。
原因其实很简单。
个人英雄主义的红色主旋律电影类型,为什么没有呢?
因为当年主旋律大火之后,有相当多一批的垃圾三流导演,打着还原亲身经历的幌子,跑去骗投资人的钱。
有许多老战士的事迹版权,都被这群垃圾挖走。
从而导致后续所有的老战士们全都拒绝将自己的事迹杜撰成书、或者制作成影视剧。
没有了故事原型的认可,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些感人至深,却又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
自然也才有了后来那些群戏。
但是当导演的实力逐渐下降,老导演们将之前的类型拍摄完之后,新人导演想要制作合格的红色经典,就越发困难。
那么《那兔》是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呢?
当然不是。
不过《那兔》采取的是单元剧的形式。
一集是一个或几个系列故事。
虽然因此会出现不同人物无法对得上的缘故,不过好在赵昊也不打算制作真人版。
当然,其实赵昊对于真人版也是有一定想法的。
不过和剧中的设定一样。
所有人都会带上皮套。
剧中的所有人都不会露脸。
区别人物只能依靠服装道具。
在赵昊的初步构思中,在第一部完结之后,大电影就会启动。
大电影的故事,主要讲的就是第一部中的某个故事的延伸。
比如《长津湖》系列。
这部戏其实也挺倒霉的,中间正好碰上了不可描述。
所以整部戏的成本被大幅度增加。
达到了惊人的13亿。
不过动画电影,尤其是采用《那兔》的角色风格之后,成本会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