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联军盟主的亢奋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项羽此次全军出动,押上了全部赌注。
在接到章邯约定次日举事的消息后,项羽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项羽相信,章邯的投降是真诚的,以其受二世的信任和对新王的忌惮,一般人都会做这种选择。
而他之所以偷袭邯郸,既为夺粮,也有对章邯斩杀叔父项梁报复的成分。
否则,一旦章邯投降过来,连教训他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项羽心中的一点小心思,当然,包括亚父在内,无人知晓。
毕竟项羽自小就失去父亲,跟着项梁长大,受叔父栽培,感情至深。
但,表面上军中确实缺粮,找这么个借口,攻击一下章邯,既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也为了在归降前,提前给他立立规矩。
但如果因此一击,章邯打了退堂鼓,就失败至极。
从当前局势出发,尽快接受章邯的投降,确实是项羽最需要做的。
至于心中对章邯斩杀叔父的耿耿,在大局面前,做为军中统帅的项羽必须要拎得清。
因为,此时的项羽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是,秦军的综合实力。
巨鹿城下十二万秦国精锐——王离的长城军,自己还没和他交过手,毕竟是正规军,战力定是不容小觑。
秦王又带来了五万增援的新军,据说韩国军队十足地吃过他的苦头。
虽然项羽手下的五虎将都很强悍,又有三万精锐铁骑,但饭总得一口一口吃,仅凭手头的十万人马,要想一举歼灭秦军,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二是,诸侯联军的观望。
尽管兵力占了上风,但形不成合力,各方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期望别人与秦军杀个两败俱伤后,再坐收渔翁之利。
三是,也是最要命的,军中的那点存粮,就像倒悬在头上的利剑,随时会落到自己头上。
而楚怀王的后勤支援能力,项羽已经对其不报太大的希望,除非从秦军手里夺取粮食,否则渡河到此,无异于等死。
所以,项羽此时没有别的路可选,既然以逡巡畏战的借口斩杀了顶头上司,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带领全军进攻。
否则,斩杀宋义的借口,就显得荒唐无稽。而随着将士们疑心的增加,再加上已经开了擅杀上级的坏头,几天后,军中的粮草一断,兴许会有哪个将士,依着葫芦学着画瓢,惦记他这个上将军项上的人头。
所以,章邯的来降,就等于给他这个瞌睡人,送来了枕头。
有了章邯这个突破点,项羽的所有问题,都一股脑解决了。
只要章邯反水成功,手里就是二十万大军,以项羽彪悍的战力,哪怕独自对付秦王,他都极具信心。
至于那些诸侯军,无非都是墙头草,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如果楚军这边先杀出气势来,他们自然就会闻风而动。
作为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不仅武力出众,而且在如何用兵、如何针对战场上的形势,抓住敌人的要点,致以致命一击方面最是精通。
项羽少时不喜读书,学剑也不成,唯好“万人敌”,指的就是研究兵书。
在项羽的研究中,尤其对兵形势的运用,颇有心得。
所谓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项羽现在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短板,虽然夺取了兵权,但粮草缺乏,士气不振。
粮草问题,项羽听取了范增的建议,将目光盯在了秦军的甬道上。
只要攻下黄河岸边的大营,码头上转运粮仓里的粮食,就足够楚军支撑一些时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