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辽国道宗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宋世祖!
经过二十来天的长途跋涉,元符三年九月十一日①,大宋贺辽主生辰国信使苏辙一行终于来到了北辽南京—析津府。
在永清县,北辽北院枢密院使、监修国史耶律阿思,南院枢密院使、越国公李俨(赐名耶律俨)奉辽主之命,前来相迎。
两人见到苏辙,都持弟子礼,十分恭敬。
然后又问起大苏先生近况,得闻东坡先生终日与友游览山水之间,兴致甚高,创作了不少佳作。只是还在编撰印刷中,不由扼腕叹息。
“北辽君臣,士子儒生,均翘首期盼,恨不能早日读到东坡先生最新佳作!”
苏辙脸上满是笑容,心里却在嘀咕着,谢谢你们啊,兄长如今的潇洒惬意,有你们的功劳啊。
传世文社获得兄长的“独家授权”,一边利用与著作局、警察厅等官府衙门的“特殊关系”,严厉打击任何胆敢“侵权盗版”兄长文集的文社、印刷厂;一边疯狂地开印,向大宋各地和北辽、西夏、大理、李越、高丽、东倭大量贩卖印制精美,价格不菲的“正版文集”。
苏辙从兄长那里偶尔得知,光是北辽一家,传世文社在短短大半年的时间里, 就卖了近二十万贯的《东坡文集》,兄长从此一项就获得高达两万贯的“版税”。
介绍了副使李夔和李格非, 寒嘘客套了几句, 一行人上了船, 沿着桑干河向北。
沿途看去,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昔日的富庶之地,几近废墟。
“想不到才短短十年, 燕地居然如此荒芜,实在让人叹息。”苏辙有感而发。
耶律阿思和李俨对视一眼,尴尬得不知如何回答。
辽主刚即位之时,求直言, 访治道,劝农兴学,救灾恤患, 粲然可观。可是越到后来越昏庸。如今年迈, 更加糊涂。朝政浑浊,吏治腐败。偏偏他又笃信佛教, 广印佛经, 修建寺塔,更喜欢召开文会,广辟文士,歌功颂德。
劳民伤财, 耗费国力。
尤其这些年,更是到了极致。南京道诸州县百姓, 被敲骨吸髓,苦不堪言, 纷纷弃田地,躲入西部山中, 结寨自保。
苏辙看出端详, 转言道:“苏某闻贵主文集被编为《清宁集》,准备刊印, 可有此事?”
“有此事,”李俨笑着答道, “圣上见过大苏先生的多本《文集》后,心生仰慕之心, 便叫国史馆整理编辑了他的诗词文作, 汇为《清宁集》。”
“贵主诗词气象磅礴、意境深远。苏某曾听闻贵主的一首诗,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耶律阿思和李俨一听,眼睛都亮了,尤其是李俨,更是瞪得滚圆如牛眼一般。
“兄长听闻后,连连赞许,好诗,妙诗!余香袅袅,风吹不散,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袖中犹觉”写得尔雅有致,特具韵味,且有‘赠人佳卉,袖有余香’的言外之意,而‘冷落西风’更是点睛之笔,意在景中,意味深长。”
“此诗果真得东坡先生如此之赞?”李俨兴奋得满脸通红,说话都有点结巴了。
“当真如此!兄长当时还说,如此佳作,就是宋国饱读诗书的名士大儒也难以作出。不知是辽国哪位大才所作,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贵主。”
“大苏先生的评价,必须要让圣上知道。”李俨念念有词。
耶律阿思在一旁有些嫉妒地说道:“小苏先生,我主圣上的这首诗,名叫《题李俨黄菊赋》, 是李枢密使做了一首《黄菊赋》献给圣上,圣上便以此诗作和。”
苏辙一脸的诧异和惊喜, “君臣相得, 吟诗对和, 偶得佳作, 可为千古佳话啊。贵主此诗流芳千古, 李相,你也当名存百世啊。”
李俨的脸笑得跟朵花儿似的,连连拱手道:“是圣上的诗做得好,李某只是沾了光。”
九月十二日,辽主耶律洪基在显圣殿召见苏辙和李夔、李格非三人。
走上殿来,苏辙看到殿上有六七十人,分成两班,神情各异地看着自己。大多数人的目光,温和持中,少数人的目光,有些不善。尤其是藏在人群里某人,碧色的眼睛里透出的都是仇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