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无题 (第2/2页)
为了争抢位置比较好的荒地,打架斗殴之事直线上升,甚至闹出了人命。
对于这种情况,朝中诸公纷纷弹冠相庆。
百姓越是积极就越说明他们的政策是对的,又是一桩善政。
将来史书上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还有其他几条政令,不过和这两条一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上元节之后,这些政令正式生效。
而前往岭南的官吏也相继出发,大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一月末李世民突然把陈景恪叫到宫里,道:“我准备离开长安去棣州青州巡视。”
陈景恪马上就猜到了他的目的,道:“去商洲的探险队准备好了吗?”
李世民颔首道:“已经准备好了,刚好顺路为他们送行,叫你过来是想问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去。”
“我?”说实话陈景恪有那么一些心动了。
穿越到唐朝之后,他还真没去过几个地方。
最初的半年跟着孙思邈在太白山脚下打转,后来为了度牒来长安就被留在了这里。
他也想亲眼看看古代的中国大好河山。
不过想了想还是摇头道:“还是算了,我这人恋家,估计用不了几天就想回来了。”
“再说了,我要是离开三天,小兕子就能大病一场。”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张娉要求的事情还没有完成,他怎么能跑。
只是这些原因显然是不能告诉李世民的。
李世民本来就只是觉得,天天把他锁在长安也不是办法,就想趁自己出行巡视把他带上。
现在见他自己不想出去,自然也就不强求,道:“既如此那就算了。”
然后他酸熘熘的道:“小兕子这个女儿算是白养了。”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道:“您在这伤心吧,我去看看小兕子去。”
说完一熘烟就跑了。
……
二月初,李世民离开长安,顺着广通渠进入黄河,一路东去直达棣州。
这里是东海舰队的总部所在。
东海舰队的全部官兵,以及棣州、青州等地的官吏,全部齐聚一堂迎接圣架。
李世民并不喜欢这种铺张浪费,进行了严厉训斥。
不过在参观过各州的实际情况之后,又称赞他们做的好。
棣州、青州等地,因沿海土地盐碱化严重,只有靠近河水的地方才能勉强种庄稼。
后来陈景恪拿出了晒盐法,朝廷在此地开垦盐田,这一代数个州陡然而富。
没几年就成为大唐一等一的富庶之地。
有了人气,商人就蜂拥而至。
棣州最初是因盐而兴,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百花齐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业之城。
其繁华程度不亚于因大运河而兴盛的扬州、镇江等地。
正是因为这里富裕了,朝廷才会把东海舰队放在此地。
原因很简单,地方富裕了,水师采购各种物资的成本就更低廉。
对于吞金大户水师来说,任何一点成本上的节约,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三天后整个东海舰队所有的船员全部到位,船只全部起锚,但没有一艘船乱动,都在静静的等待着什么。
而在广场的中央,一群身穿海军常服的人,正激动又忐忑的看着这一切。
很快身穿衮龙袍的李世民就出现在广场上,东海舰队所有的将领全部跟在后面。
见到他出现,这群人出现了小小的骚动……毕竟这是皇帝,一个改变所有人命运的皇帝。
看着他们,李世民也同样心潮澎湃心生感动。
探索商洲(美洲)是早就制定好的计划,前几年大唐的船队一直在向北探索,脚步最远已经触及到了北冰洋。
并在那里建立了补给站。
虽然碍于命令没有人跨过那道海峡,前往传说中的商洲。
但所有人都知道,商洲近在眼前。
今天朝廷组建了一支探险队前往大陆的对面,去探索传说中的商洲。
这支舰队的规模不算大,只有五艘船六百余人。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个人都可以说身怀绝技。
医生、厨子、军人、商人、工匠……甚至还有道士。
物资装备也很齐全,图书、药品、娱乐措施等等都做到了最好。
最重要的就是有罐头,比起当年欧洲大航海时期的条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即便如此,这种拓荒式的探险也是极度危险的,说九死一生不为过。
所以李世民才会亲自给他们送行,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的事迹都应该被所有华夏人铭记。
皇帝亲自送行,确实很鼓舞人心。
在李世民一番康慨激昂的致辞之后,所有人都士气高涨。
但只是语言激励肯定显不出朝廷的诚意,也不足以支撑这些勇士经历各种磨难。
真正好用的还是封赏:
凡是参与此次行动的,不论有没有立功,全部册封为第四等的骁骑尉。
若立下相应的功劳,就算是上柱国都不吝啬。
对于所有人来说,这才是最实实在在的能让人卖命的东西。
至少这群勇士很满意,然后踏上了远航的船只。
李世民站在岸边,目送他们离开。
东海舰队数十艘军舰为他们护航,数百门火炮齐鸣为他们送行。
随行的长孙无忌劝道:“陛下放心吧,军舰会一直护送他们到达流鬼国的。”
“后面数千里的道路上也有许多我们留下的补给点,一直到商洲海峡都不会遇到什么麻烦。”
李世民道:“我担心的就是他们到达对岸之后啊,希望那些殷商后裔不要太野蛮。”
长孙无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远渡重洋去接触一群完全陌生的人,有多危险可想而知,只能祈祷他们能活着回来。
还好李世民也不是那种多愁善感的人,很快就恢复过来,然后就在军港转了起来。
李世民道:“怎么样,这个地方作为舰队基地还不错吧?”
已经升任东海舰队将军的刘仁轨恭维道:“回陛下,渤海就是天然的海港,将舰队放在这里最合适不过。”
“此地风浪较小,也是最适合新兵训练之所。”
李世民颔首道:“这就好……倭奴国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