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明修浮桥 (第2/2页)
孟子都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自己的确不能太相信下面的汇报至少要保留余地同时眼见为实
他大概也明白兄长为什么带他过来这里。
就是希望他能实际看看这些产业说起来他也有段时间没有实际确认过各产业的运营情况。
他不知道的是孙暠更早已经让吕炽派人过来第一时间控制并且拿走去年的账簿。
今晚就会送到他这到时候凭着‘精通’级别的阅读和数学花三天时间差不多能审核完毕。
就当做是战前找点事情干顺便刷刷经验若是有问题的话管事要倒霉了。
就是有些对不起孙瑜他本来有更美好的未来。
却不得不因为他的原因乖乖承担起为孙氏输血的职责。
现阶段尚贤馆和宣传用的开销就占据总开销的五成以上。
“给王朗去一封信告知他立刻投降乖乖去当治中从事那么一切好说。否则将以谋逆论我等则奉扬州刺史的命令去讨伐他这个逆臣。”孙暠下榻后也没见县令把陈端叫过来吩咐道。
“少主这是要先礼后兵?”陈端试着询问。
“不我这一招叫做打草惊蛇”孙暠笑道。
陈端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随即也不废话义正辞严的写了一封信派人送了过去。
同时孙暠又把于糜叫来吩咐他带着五百人在钱唐岸边
伐木收集船只准备做浮桥。
如今正是浙江的枯水期比起登船渡河搭设浮桥显然是最靠谱的办法。
只要有那么四五条浮桥那么要杀过对岸攻打余暨县就轻松许多。
“喏”于糜很高兴毕竟按照这个意思自己可能还要成为先锋。
看着这娃兴高采烈的离开孙暠摇了摇头。
斥候之前过来汇报王朗在岸边准备大量拒马同时准备大量投石机。
在余暨县那边更是放置三千战兵。
可能还有不少山越在一旁虎视眈眈。
正面进攻就算能打下来也死伤惨重。
记得没错的话自己看到的历史上孙策攻打王朗可是数次渡水作战都被击败回去的。
后来顺利过去是孙静献计只是具体是什么计谋没人知道孙暠自然也不知道。
不过他到底是孙静的儿子孙静什么思维他大概也清楚。
在看了舆图之后就有了决断。只是要实施这个计划需要等一个人到来。
这不就打算趁机查查账看看下面的管事乖不乖。
一天后王朗收到孙暠的信函。打开一看越看越气。
明明你才是大逆不道之辈居然也好意思恶人先告状?
还说什么讨逆敢情自己若是抵抗以后就是逆贼不成?
杀人诛心对于文士来说命可以不好名声却不能不要
“太守孙暠势大刺史又在他手中不好打啊”周昕上前劝说。
他本来躲避袁术的攻打返回会稽隐居王朗欣赏他的为人就邀请他为主簿。
在周昕看来去宛陵至少王朗还是治中从事。
若不去兵败之日一切可不好说。
抵抗袁术都被打服王朗拿什么抵抗?
“我乃朝廷任命的会稽太守镇守会稽乃分内的事情。岂能因为逆贼威胁就向他妥协?”王朗摇了摇头气不过是一回事不稀罕又另外说。
治中治中他根本不稀罕
当初在徐州他就当过陶谦麾下的治中
再说傻子都看得出刘繇只是傀儡孙暠才是实际的刺史。
如果他愿意恭敬一些请自己为他效力或许还能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