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第十三次相亲108 (第2/2页)
像是造物主为全部失败者打造出的失败后的专属视觉光线效果。
而人一旦成功了天也明亮了云也娇媚了鸟的渣渣叫听起来也分外柔美似乎全身的细胞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在那些获胜的瞬间里似乎征服整个宇宙都不在话下正应了那句老话“得胜的猫儿欢似虎”。
胜与败似乎真有那么点玄而又玄的道理。
古人说“时来天地同协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话对不对他不知道。
但是据他所知南唐先主对此颇不以为然。
有位大臣以此回答唐主的问询。被这位以温文尔雅面目示人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的君主声色俱厉的怒斥教训。
当然李璟的优柔寡断之名是后世文人根据其执政状况评价的。如果只看他本人的性格其真实性情与此可谓南辕北辙。根据北宋人的记述这位君主在与北周交战失利后怕对方进兵江南为除隐患下令屠杀了被圈进多年的前朝君主一大家子。一旦祸事临头杀伐果断冷酷无情也是此人的真实面目。
与此类似的还有建文皇帝。人们普遍认为失败者是弱者。而弱者又大都是文弱的。所以就想当然的认为建文皇帝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其实这些人应该去读读欧洲历史。看看普法战争中事实上先动手的谁战前处于强者地位的又是谁。
那位被后人定性为柔弱的皇帝就在南京城破之前还亲手用剑火活劈了一位投敌的驸马。
实际上人是有很多面的。人们认识历史人物往往过于扁平化其实不光是对历史人物对现实中的人也是如此。
比如:君直到现在仍认为那位爱迟到的女孩不学无术。
这就是一种武断。
毕竟他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过这个人。或许此人只不过分不清动物的种类而熟知某些他不了解的东西。
但是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恐怕没有谁有时间去细致了解每个人的长处。
就算我们的生命是无限的只怕也没心情去逐个翻阅枯燥无聊的人生。
小的时候他总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应该认真聆听别人的心声。他自己一度特别喜欢像别人倾诉向父母、向幼儿园老师、向小伙伴们。
可是他很快就发现。几乎所有人都不爱向别人倾囊相诉。渐渐地他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太怪异也就终于禁闭上了渴望倾吐的嘴。
可是长大一些后他发现不是别人太冷漠而是自己热情过头了。人不是太有必要去仔细分辨某些人的心声。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没有有营养的心声那些杂音大概率不过是心
律不齐。
等到过了三十岁他才明白一个道理。人们不爱听别人的心声与这心声是否真诚是否美妙无关。
大家的时间太有限无法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地方。
太多的人不过是他人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就像火车窗外逆向而行的白杨匆匆一瞥之后就不会再出现永远消失在记忆的沙漠里。
据说人的大脑有一个奇特的功能可以自动把时间久远的记忆进行模糊化处理以便腾出更多的空间给新鲜的记忆。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的解决人脑储存空间不足的问题。坏处是给某些人的喜新厌旧恶癖找到了身体机能上的科学依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