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悔不该开那科举呦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反清:我其实真的是老实人!
科举的这个事儿,老实说,刘大炮现在还真的是有点后悔办得早了,以至于有些事儿事先没考虑清楚。
以至于,现在考试都考完了,就剩下最后走过场的殿试了,朝中文武却因此而激烈的争吵了起来,逼得刘大炮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老实说,科举真正的意义从来就不是什么教化天下,孔孟之道圣人之学是拿来读的,真用来做事却是百无一用。
这玩意的核心说白了还是给社会中层一个上升阶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此来安抚地方上的豪强,让豪强们在有了点钱之后都会倾家荡产的送孩子读书,而不是简单的置地置业。
有些道理刘大炮也是在穿越之后才渐渐想明白的,他以前一直以为科举这事儿是穷人逆袭的法门,然而仔细想想,没有科举才是穷人真正的阶梯,因为在有了科举之前,社会的上升阶梯,叫军功。
战场搏命,不管你家里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不管是将门虎子还是草根流民,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只要吏治不腐到根子上在军功录入的环节造假,想立军功靠的是三分胆气七分运气。
然而科举就不一样了,因为古今中外,教育这种事儿从来就没公平过,能中举的,有几个穷人家孩子?
凿壁借光这种事儿之所以能够千古传唱,还是因为其稀少,所谓的寒门,至少也得有个门,至少得保证家里有田,田里有人耕种,至少保证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不用担心饿肚子。
所谓的耕读传家,从来都是自己读书,雇人耕地,有几个白天干农活,晚上看诗书的?就算是有,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儿,他又凭什么考得过哪些有钱请家教的富家公子哥呢?
现代社会恢复高考才四十多年,清华北大里也剩不下几个寒门学子了,何况是古代呢?何况是三年才只有三四十个录取名额的科举呢?
那进士的名额,是留给哪些请得起大儒私教,甚至是历届出题主考官亲自辅导押题的,官宦之后的,这才是所谓家学渊源的本质。
例外肯定会有,但肯定是凤毛麟角,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概率终究还是很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