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丧萌世子燃萌妃 > 第347章 第346章:论功行赏。

第347章 第346章:论功行赏。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丧萌世子燃萌妃!

十月二十八日,阳光灿烂,宜:祭祀,开市。

汴梁城。

新皇继位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在大庆殿内举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论功行赏。封赏都是经各方商议,拟定好的,此时只是当堂宣布。

赵瑗和太上皇原来私下里商议的首功之臣是于允文,但于允文执意请辞。说自己没做多少事,只是突然冒出了一个主意,并把它禀告给圣上而已。他一没上阵打仗,而没提前去前线布防。

太上皇说:“功劳大小不在于实际做了多少事,而在于做这件事给大局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于允文诚意地说:“为我主献计献策,流血流汗,本就是做臣子份内之事,吃着皇粮,就该时刻为朝廷着想。”

太上皇又说:“大家吃的都是皇粮,赏了别人,自然也得赏你。”

于允文只得说了心里话:“臣当初能做这份差事,已经是圣上格外开恩。不到两年,从一介布衣平民做到了四品的中书舍人,官职升的已经太快了,再往上加官,臣恐遭同僚排挤。臣以前还有个秦太师做靠山,现在靠山又没了。官场不好混呢。”

太上皇看到于允文愁眉苦脸的样子,开心的大笑,然后说:“行吧,就官升一级,封你为翰林学士,主要职责是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跟你现在的职位差不多,不同的是翰林学士是实职,是离丞相距离最近的位置。你要好好努力!”

于允文装着听不懂太上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提醒道:“臣现在是四品,翰林学士是三品,这是升了两级,和六部尚书同级别了,臣这般年轻,不妥吧......”

太上皇打断了他的话:“就这样了,别的位置都有人。”接着又说,“你要是看上了谁家的姑娘,对方若是不同意,你告诉我,让我皇帝下旨赐婚,算是给你的额外奖励。你看看魏国公的孙女怎么样?”

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啊,于允文急忙推辞:“臣有意中人。”

大庆殿上,于允文的名字被宣旨内侍第一个念出来。

第二个是守采石矶的李来富,封了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加封上柱国。

李来富得知这个消息后,躺在床上睡觉都笑醒,当今的皇帝真是他的贵人呐。唯一的遗憾是,不敢让他的儿子来汴梁城。

第三个名字令朝臣极为意外,封郭俭为荣王。由原来的正六品,一下子跑到了正一品,直升十级,比现有的三位国公的级别还高。

意外是意外,但也无话可说,人家女儿是皇后嘛,那是国丈大人,即使无官无职,二品官见了也是要点头致礼的。听过封赏理由后,更是无话可说。

封赏词洋洋洒洒念了半天,大致意思是未出兵而使敌方畏惧,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抵抗。正是因为江都府的气势强大,才吓得对方的将领杀了皇帝,逃回老家。

郭俭第一次登大殿,就令众臣朝他行礼,这是他做梦都未想过的事。

目前丞相之位空缺,放眼整个朝廷,只有王太傅和他平级,再往上就是皇帝。这辈子的官位就到这里了,升无可升。

第四个名字更是令朝臣们意外,追封慕容旋为敬王。

封号是太上皇亲自拟的,封赏词也是他亲自写的,宣旨内侍念了两刻多钟,从二十年的黄天荡之战,又到刚定都杭州时对国家财政上的贡献,再到清除了从海州府到汴梁城的一路障碍,让太子畅通无阻的进了京,最后到以一人之力召集众人消灭金国的五万精兵。

众臣听得心服口服,觉得这个追封的虚职大大的配不上他的功劳,应该把他的夫人,他的儿子,他的父母都封官。

太上皇也是这样想的啊。

但慕容旋的母亲在寺庙里修行,他父亲慕容长青找不着人影,他夫人不见了,他儿子慕容乌阳才三个月大。太上皇计划的是,等他长到十二岁,袭敬王爵位。

关于慕容旋夫人王昭雪的事,宋羿和慕容白受到了太上皇的批评,怎么能只抱一个男孩回来?应该把他们强行带回来嘛,生生的让敬王的女人,敬王的血脉流落民间。

宋羿和慕容白低头听着,一句没有争辩,但也没有后悔。

宋羿原计划的是都带回来的,但他面对王昭雪的陈词,无法狠下心来。

王昭雪说:“我知道,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但他已经不在了,你能不能给我留个念想?我只留一个,我想让女儿跟着亲娘长大。我不会去汴梁,我不想在你们脸上看到胜利的喜悦。我看到你们开心的笑,我会生气。为什么你们能看到南北统一,而他努力了二十年却没能看到。”

宋羿狠着心说;“我要是执意带走呢?”

王照雪说:“你会后悔。”

第五个名字是陈正献,封正四品中书舍人。封赏词是忍辱负重潜在敌国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消息,又在攻城的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况,令对方开门投降。

新皇帝赵瑗讨厌陈正献,讨厌到不想看到他。赵瑗认为不论他做出了多大的功劳,都是在弥补之前的过错,是为他自己买命。

太上皇劝他:“从私情上来讲,年轻人要懂得克制,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智,一个好皇帝首先要能忍。秦太师那样的人,我都忍了那么多年。一个小小的陈正献你都忍不了了?中书舍人是天子近臣,放一个你讨厌的人在跟前,你要能容他,就是你的一个成功。”

又说:“于公来说,封了陈正献的官,天下人才知道曾经的状元郎不是叛国,是皇帝安排他另有任务。状元叛国的影响太坏,好像我们做的不够好,不如金国吸引人才一样。”

太上皇看赵瑗仍是不肯松口,只得说:“你要实在烦他,过些日子,寻个理由再把他的官罢了。”

第六个名字是大将军。去大将军职,收兵权,封太子太保。这个封赏是实封暗降。

大将军虽然是从一品,但是个实职。太保虽然是位列三公,正一品,却是个虚职。

这是吴大将军跟太上皇谈了很久的话,自己争取来的。

吴大将军是个聪明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来的皇帝喜欢他,不等于现在的皇帝喜欢他,况且功高盖主是为臣子的大忌。盛极必衰的道理,放眼整个朝廷,再没谁比他更懂了。

原来宫里还有个做皇后的妹妹,皇帝升太上皇了,皇后也升太后了。上有太皇太后,下有皇后,在宫中的位置越来越小。

太子太保是太子身边的人,陪着太子长大,将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是为自家的子孙后代铺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自家的老娘们和女儿得罪过皇后,算计过皇帝。

如此种种,激流勇退,是上上之选。

大将军想到他闺女就心绞痛,当初赖死王嗣同多好,没眼光的老娘们,教不出有眼光的女儿。

第七个名字是王嗣同。封从二品的御史大夫,这个封赏在所有的封赏中,最令朝臣们的意外。一个才露头角的新人,长相奇怪,而且没走科举之路,居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由布衣平民直升到了从二品大员。

这其中有几个人参与的原因。

第一个是赵瑗,赵瑗认为王嗣同确实很有才能,他的才能不同于于允文的剑走偏锋,出奇不意,而是由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积累出来的大智慧。

能在纷杂的事物中,透过表面,一眼看到本质。而且本人又心态端正,不卑不亢,不搞小动作,不投机。是丞相之位的最佳人选。

赵瑗从太上皇的话里听出来了,他是想重点栽培于允文呢。赵瑗认为,在丞相这个位置上,于允文远不如王嗣同合适。

于允文太滑头,对谁都不说实话;王嗣同是对谁都不说假话。

聪明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返璞归真,老实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