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第250章:有人想造反。 (第2/2页)
李知府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对刑部派来这里协助经界法推广的陈侍郎说:“不知此时圣上有没有收到急信。”
陈侍郎仰头看太阳判断时辰,才发觉是阴天。
“现在午时了吧,差不多了。”
“这里距京城,将近四百里,最快也要明日这个时候,派的人才会到。”李知府说:“明日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帮刁民,怎么一下拉起了这么多人。”
陈侍郎笑道:“李大人莫急,天塌下来,有大官顶着,我们跟着壮壮声势就行了。”
“陈大人觉得圣上会让大皇子来吗?”
赵瑗上次在同里镇时,下了半个月内不换契,家中三代人不准科考,一个月内换不了契的,田地全收,家主抓去坐牢的口头命令。
前期推行的挺顺利,一些小富户争先恐后的换契。但有一家例外,也就是平江府的第二大户,同里秦家。
由于秦家一直跟慕容家私下里有关系,虽是早过了半月的时限,李知府与京城的几个官员商议后,擅自把这事压下来了。他是想再用些时间,慢慢和秦家协商,免得把对方逼急了。
眼看着经界法在此地已进行到尾声,昨日上午趁着册封皇子这个大日子,李知府再次登门去和秦家谈,准备与他分析利弊,说出这话的是大皇子,不是普通人的戏言。是说到做到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早些换契的好。
到了同里镇,才知道秦家早在几天前就已经不在同里,去了距离同里镇五十里外的穹山,不但秦家人全不见,同里的人也跟着走了一大半。
这么大的动静,居然没消息传了去。
李知府拉了个本地的人,稍微一打听,便得知了因由。
秦家在同里镇散言说,朝廷背信弃义,不但收了慕容家的全部家产,还逼得慕容叶青离家出走,而慕容然心中不平,亲自去京城找皇帝质问,皇帝不但面都未见,还扣押了他。
近百年来,同里镇大部分人家都受过慕容家的恩惠,近四五十年来,同里镇的大大小小的纠纷,都是在秦家的调解下解决的。
若说同里镇是国中之国,慕容家便是这里的皇帝,那秦家就是第一办事大臣。
是以,秦家一呼百应,很多人追随他入了山。放出的话是,让大皇子收回他的妄言,让平江府恢复原样,否则就拒受朝廷管辖。
新田书院的学子们,也应声支援,四处说服同里镇的人,反对经界法。
李知府再一打听,才知道是有人去学院激昂游说了一番的结果。
那人大致意思是说,读书中举考进士,就是为了加官进爵,多纳田地过上好日子,让子子孙孙都不愁吃喝。别的都是虚的,只有田地是实的。
如果今日你们不反对,等你们做了大官,或是成了乡绅,朝廷早晚也会收你们的田地。
李知府气晕了,打马就回平江府,却被本地的一个官员截了道,那官员说,穹山里已经进驻了几千兵勇,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看来是铁了心的要跟朝廷对抗了。
李知府问,这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人?每年征兵都征不到年富力壮的。
那官员答:听口音,很多是外地的。
李知府快马跑回平江府,心里便想清楚了个大概。
这是别区域的土豪乡绅来支援了。
平江府若是因经界法的问题,一时间大乱,无法收场。经界法便会被朝廷暂时搁下。于是他急忙修书,八百里加急,往杭州送了信。
此时,陈侍郎没给李知府答案。
李知府突然想起,他闺女李秋萍曾经跟他说过的话,让他别整日忙活这种跟天下富人作对的事,初期如何轰轰烈烈,最终都是惨淡收场,而且没一个好下场。
并且重复跟他说一句话:搞改革的,没一个好下场,谁都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