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削戚令 (第2/2页)
那前方骑着白马的人没有回应。
氛围霎时紧张起来,诸臣皆知先帝离世充满离奇,正直壮年忽遭病创,卧床数年不起,于是权全移至昔年方为国母的太后手上,才开创了垂帘听政的长史。
民间对先帝之逝顺应告昭,朝臣却私下议论颇多,尤其是常年接触先帝的人,他们不信先帝死于寿终,但在太后掌权后对朝中进行一番清洗,非议声才渐渐被压下去。
如今皇上违抗夺势,长公主反主疏远沈家,这二事关联起来,不由得引人深思。
他们对先帝之死已猜得**不离十,心知肚明但皆不道清,算是给当朝太后留分体面。
“萧主南,陈主北,沈主朝,陛下欲削外戚定与他们正面交锋,卑臣以为这三年静伏为先,待萧沈于后宫争夺太子之选而头破血流,才可逐一击破。”
“罗大人深谋远虑,然三年未免太久。”卫央轻启薄唇,终于发话。
“卑臣只是拙见,殿下可另有打算?”
卫央遥望远方,乌鸦划过山林长空,虚寒云雾沿环泥路,洛阳既远既近,她淡道:“从此地包围京城,不出半个时辰。”
罗辑顺目光看去,站在这高地,京城四周状况的确是看得一清二楚。
红缨将军跟着解释:“殿下拥有两营,本营背靠荆州,可后断荆州突劫;西有灞陵精兵,可从长安直切洛阳。若阀门生变,便直遣驻兵围守京城,立斩无忧。”
众人心领神会,绕校场一圈后行毕检阅,他们各自下马走向屋中。
及屋,大臣席地而坐,将军与手下坐于卫央左右两侧。
环顾屋子,卫央对座下良臣以礼相待道:“诸君已见朝中军备,他日起争胜算约有八成,陛下削戚之策正倚于此。如今硝烟已起,京都的前途,尽掌握我们手中。”
众人颔首,皇室的情况比想象得要好很多。
想起狱中周灵台郎一事,季牟对屋子中央的人十分认同,“萧陈握兵,沈家无卒,萧陈理应比沈家更难为对付,然一旦灭掉这两家,沈家又将独大,卑臣认为陛下殿下对沈家先行打压是明智的。”
“如无此事,外戚祸政怎被天下人皆知,陛下又怎适时推出削戚令?”将军道。
“削戚乃重中之重,不可出差池。沈家今次身陷丑闻,迫于局势安稳,陛下不得已于宫中顶着四方压力处理后续,他亦做至此,诸君更当尽力。”卫央冷道。
“连长公主都能为国不顾生死赶赴北疆,卑臣们身为人臣,何理不替陛下解忧?”
“国危面前怎分男女。”
“可能做到此步的男女又有多少呢?殿下所做大多事已超常人矣。”
“世间只分能人庸者,男女岂是鉴定之由?”
“殿下所言极是。”
“回归正事,今邀入营,是天子待诸君的信任,钦天监一案即削戚之始,朝野上下除太傅势力会应和外,其余皆为叛党,理应清算。今朝孤代天意清君侧、除反臣,少不了诸君的相助,此营便为你们朝堂谏言的筹码,大可尽情直谏,莫有顾忌。”
“卑臣遵命。”
众人纷纷起身,向其上行鞠礼。
密会结束后,将军有事禀报,卫央便不相送,朝臣便自行散去,在军营前坐上自己的马车,欲返京城。
青山石路,绕得人兜兜转转。同一马车中,有两人对今日之事相谈起来,“舅舅,原来亲王们所言非虚,在沈太后的把政这些年里,皇室只剩下长公主握权了。”
“岂止握权这么简单,依长公主今日所言,占领京城是他们顷刻之内能做到的事,宫中又有各阀门之女做人质——这场仗,其实早就胜券在握。你需知兵大于一切,沈太后之所以此灭不去萧陈正是因为兵卒不够,咱们惜长公主非男儿却又幸在她为女辈,若她乃亲王,也许除去外戚后,就不止是清君侧这般简单了。”
“舅舅,我倒认为能走到这般地步已为女中豪杰,若无她助力,陛下只会韬光养晦更久。”
“唉……谁能想这卫氏江山百年后,竟连一个能干的男儿都无,外戚干政,早就将皇室压榨得所剩无几,辅佐过先帝的老臣们纵使心有哀恸,亦无可奈何啊。”罗辑想起入京前的心境便万分悲痛。
公孙单不再接语,马车朝前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