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450章 大明老百姓未必能接受话剧这种艺术形态,小品也得搞!

第450章 大明老百姓未必能接受话剧这种艺术形态,小品也得搞! (第2/2页)

“臣回去后,就着人将剧本初稿给陛下呈送过来。对了、剧本里的大女旦该由谁来演?因为这部剧呈现的时间比较长,女旦大青衣怕是得三个人才能演完。”

“不用三个人,两个就能行!年幼的钱琪用一个人,成年和老年的用同一个人,在服装和化妆上下些功夫即可。”

有明显的时间跨度,是《风雨楼往事》这部剧很明显的特点之一,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舞台布置,实景多、虚景少,观剧体验与以前的剧是有大区别的。怎么设置场景、怎么巧妙的完成转场,也是很费心思之处。

“阮先生,剧社此次排戏的时候,可能需要动用的场景比较多,所以回去后、你得特意找些人布置一个专用的排练场,将各种道具、场景、转场的方式也琢磨出来。完了、新民剧院的场地,也要进行专门的改造,以适应新剧的上演。如果此剧排演成功,朕的想法是要在京城、还有松江两地新盖两个国家剧院,以方便大明百姓,闲暇之余观剧。”

“新修剧院?只演一部剧,新修剧院有点太破费了吧?”

嗨、老阮这家伙也能想着给朝廷省钱了!“怎么可能只演这一部剧?以后、话剧这种形式肯定是要多创作些剧目出来的。另外、其它的戏剧,还有曲艺、杂耍也能在大剧院里演出。朕最近就琢磨出了一种新剧,名字叫小品,形式与话剧差不多,但时长短、场景简单,主要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剧情轻松、幽默、比较热闹,完了、你可以组织剧社的人写一批这样的小作品出来,平时放到剧院来演出,作为大戏的垫场。剧场建成之后,由你们剧社来经营搭理,经营的好了、也算是一种创收的方式,能给剧社带来不少的收入补贴。”

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电影、广播等等一系列娱乐方式,目前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业余生活其实是相当乏味的,弄个大剧院,只要内容贴合百姓,不愁没有消费者,说不定还一票难求哪。大部头的话剧、创作和排练很不容易,短时间内是出不了多少作品的。因此、要维持大剧院的运营除了以前的戏种之外,还得弄一批小品出来。

让阮大铖他们创作小品,一方面是为了即将新建的大剧院能实时有新的内容演出保持特色,另一方面是朱由检对老百姓是否有能力欣赏大部头的话剧有担忧。在他的记忆里,话剧这种艺术形式,似乎从来没有在国内流行起来。老百姓的审美水平,未必达到欣赏大部头作品的要求。而小品,就没这方面的顾虑了,观众水平再低,看个搞笑小品的能力还是有的。用小品先将场子热起来,再时不时演几场话剧,用户习惯应该是能慢慢培养出来的。

观看舞台剧、体育比赛、独立音乐现场,是典型的市民生活方式,只有这几样的市场规模起来,才说明市民阶层正经兴起了。大明的市民生活也确实到了升级换代的时候了,夜生活不能一直让青楼给占据,再说青楼的消费水平太高,一般的百姓也无福消受。相对健康和廉价的文娱活动,才应该是一个城市夜生活的主流。坦白说、哪怕是后世,国内也没有正经的形成好的市民文化市场氛围,能撑起独立音乐、舞台剧和体育场市场的城市并没有多少,全国这样的城市都是屈指可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