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175章 中原现在不是腹地而是外线!

第175章 中原现在不是腹地而是外线! (第2/2页)

“老臣和见恒虑事不周难辞其咎,愿意担责。”周延儒倒是光棍,痛快的站了出来领责。他们不领责也不行,前几开的军情大会,皇帝刚刚说出了人家的平天下大略。现在又出了这档子事,这不就说明他们在军事上犯了严重的路线错误吗?可以想象,如今底下的言官们已经酝酿什么动作。当言官就是这点好,只要朝廷重臣犯了错误,他们就有生意做。虽然周延儒和陈新甲们做决策的时候,他们未必没添油加醋。

军略短视,破坏陛下的灭贼大略,致使国事出现重大危情。就这一条,便足以让周延儒、陈新甲等人万劫不复。即使你再能言善辩,事实就摆在面前,孙传庭一败,你们还有啥话可说?让人家出兵可是你们下的朝令。

“负责?你们能负起责吗?现在看来让你们规划兵事是靠不上了!这样吧,夺了兵部的调兵之权,由兵部、五军都督府、御马监共同组成大明军令堂,以后所有军机大事、兵部负责出参略、军令堂负责总议定略行军令,涉五千兵马以上调动和一些大的军略部署则必须报朕御批方可行军令。中军都督、兵部掌印尚书、御马监掌印为军令堂正参知,其余兵部侍郎、五军都督府都督、御马监提监等督任副参知,军令堂印由朕亲掌。凡军机事,小事三位正参知合议、大事正副参议共议,结果报朕御批。”

本来改制军令部们的事,朱由检不想这么早就启动。可架不住这帮猪队友胡来,现在正好借陈新甲他们犯了大错的机会将军令从兵部收回来。严格来说,大明大军令不在兵部。可卫所顶不了用,真正打仗是营兵体系,实际上军令也到了兵部手里,收回军部的军令权有祖制可依,他们说三道四的余地很小。

“陛下、收回兵部的调兵权、事涉重大,尚需三思啊。”周延儒的内阁虽然对兵部制衡少,可现在夺兵部的权是夺整个文官集团的权,他自然不能不发表意见。

“三思?再三思大明的军卒让尔等就葬送完了。朕一直说军略是个很专业的事,你们就是不听。这么多人,就看不出来孙传庭的大军给养全得从关中运吗?从关中到汝州有多少里路?孙传庭哪儿来的人守这么长的供给线?连基本的算术你们都算不明白,还自称是文臣。你们是在丢文臣两个字的脸,尔等随便去街上找个书童,都能将这事想明白。一天天、谈平天下!把根本做不好尽想着干大事。兵部的主要官员和内阁阁臣、以及六部尚书、侍郎明日在中殿集合,朕给你们亲授军事常识课,课后考核不合格的罢官。”

孙川庭那边兵败的细节传了一点过来,简单一条就是后勤线被李自成给掐断了。断了粮、前线的士兵自然抗不住,军心一散不败才怪。

这场战事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你也可以理解为潼关开始李自成就一步步的诱敌深入,拉长明军的供给线,到汝州后一击必杀。实情是老李同志真没那么长远而深入的战术布置,在潼关他就是打不过人家老孙,而在汝州的时候老孙同样是打不过老李。

问题的实质在关中离汝州这几百里路上,老于军阵的孙传庭不是不知道这么长的补给线他根本没兵可守。他犯的错误是对如今中原的形势估计不足。他以为自己这几万人的粮草,可以从中原本地解决。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天真,如今的中原不是几年前的中原,流寇肆虐了这么长时间,正经的农业生产基本没法搞,有粮的人也不会给他们粮。大军去中原和去口外没啥两样,都是大外线作战,补给全得靠外运。

23shu8*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