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十六 谶言 (第2/2页)
“你那身衣裳还是自己留着穿,你要是非讲究体面,就替我讨碗粉汤作为答谢。”
粉汤,选用羊排肉,白菜,蘑菇洗净切片,西红柿,凉粉切块,葱姜红辣椒统统切丝,配上木耳菠菜以大火煮制,最后撒上香菜末儿调味。其味道鲜美,酸辣适中,油而不腻,开胃爽口,汤红、粉白、菜青,色香味俱佳。
据说,每逢回回的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都要烹制粉汤,恭敬贵客和亲友们到来。回回姑娘在出嫁之前,都要在母亲手把手的教导下接受烹制粉汤的训练,因而回回女眷几乎没有不会做粉汤的。故称之为回回一绝。
可惜,现时当地男丁众多,女眷稀少,不知还能不能尝到当年那一碗粉汤,品出昔日的味道了。
许久——
“我跑遍了五条接道,走访了一百户人家连笔带划才讨来这么两碗,您先尝尝香不香,合不合您的胃口。”
明官吏献殷勤献得紧。
南乃星接过碗瞧了一眼,道:“你瞧瞧,这汤凉了不说,剩余的那点汁水也让菜吸收的一干二净,就差没成皮冻。”
说罢,独自弄燃火石架起了小锅子,将整碗粉汤放入,又添了些水。率先是用大火烧开,其次用小火煨制。
待煮熟,老乞丐率先乘了一大碗端给明觉非。
“老夫说话冲了点,别介意。”老乞丐捋捋胡子,闭上了眼睛,慢慢喝着。渐渐地,浓汤与滑香钻入全身每一个张开的毛孔,慢慢舒展着,顺风飘过的雾气似幻,似真,似风,似梦。
“我因到处乞讨,所以对家长里短知道的多了些,其中,有的是亲眼见过或亲身经历;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道听途说。”
“没关系,我不在乎。”明官吏十分豁达,“嗯,关于回回王室的现状,在下愿闻其详。”
老乞丐抬头仰望夜空,只有星子散散点点,聚敛了不太明亮的光芒。
“想知道为什么阿卜杜勒要上演托妻献子的好戏,让王后下嫁给姐夫阿里木么?其实,主要是和回回王室的两个长老有关……”
两个王室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度上:中原是国君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而回回王室信仰天下王室永一家,终身不做卷帘人。
通常,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么反过来讲,既然天子为终身制,那么伴随天子的老臣就也相当于终身守职,不可更改——
自然而然,这个制度就造就了臣子姓氏世袭,世代单一的一大缺点。
偏偏,今年视察回回王阿卜杜勒的两个长老伯笃鲁丁和姆巴拉沙调查后,决定采取一系列的“正途”上来。
听到此处,明官吏万分疑惑,不由猜测:阿卜杜勒能做好回回王,又没偷也没抢的,干什么要走“正途”?真是搞不懂那些糟老头子是怎么想的。他不禁抬头问,“两大长老讲述的‘正途’是什么东西,难不成还有‘异途’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