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帝王的规劝 (第2/2页)
“哦?”
李世民稍一顿,看了看前方还在饮酒的蜀王党众人。
他眉头一抖,而后又低头思虑了起来。
“朕知你心中所虑……”
再次抬头,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而过:“但若再多一个长孙无忌的支持,你便再无敌手,岂不更美?”
很显然,李世民已看出李恪的担忧,知道他记挂的是太子之争。
李恪倒也不藏着掖着,索性淡然一笑:“母妃说过,求神拜佛要心诚,心不诚,便会坏事的……”
“倘若……朕能让他心诚呢?”李世民脸色已彻底恢复,他的目光清明,比没喝酒时还要更显精明。
见李世民穷追不舍,李恪终于放弃了抗拒。
“那儿臣便与长孙大人见一面吧!开诚布公谈一次,或许有解决之道!”
他决定给长孙无忌一次合作的机会,只要他当真答应不再支持李承乾夺嫡。
这么做,直接原因自然是李世民的有坚持,但李恪也的确对关陇集团的实力心存敬意。
他并不怕与对方直接对抗,可若能化为己用,倒也是一桩美事。
只是……这一步凶险万分,他要时刻叮嘱自己,务必小心。
“好!”
李世民终是点了点头,微笑起来:“朕最是担心你与长孙无忌之间的冲突,只要你二人不再冲突,相信他也能规劝你皇兄,让你两兄弟和睦如初。”
李恪点了点头,但心中仍在苦笑。
李承乾那种人,当真愿意放弃夺嫡吗?
这一场宴会,众人都是尽享欢畅,大家饮酒舞乐,好不恣意,唯独李恪一人心中多了些芥蒂。
接下来的两日里,他仍是陪着母妃,偶尔出宫准备回蜀事宜。
虽然杨妃仍有诸多不舍,但他毕竟还是蜀王,要顾念蜀地百姓,总得回去的。
蜀地的生产已逐步发展起来,百姓们的生活逐渐进入正轨。
而教育方面,仰仗造纸厂和印刷厂的开办,蜀地百姓已渐渐开始识字学习,但这毕竟是一个长久的计划,即便再急,也无法短时间能成事。
还有吐蕃,那也是个心腹大患,由于离蜀地太近,一旦吐蕃发展起来,必然威胁到蜀地百姓的安全。
一想到这些困顿,他又重新将李世民的提议拾了起来,仔细思索一番。
如果与长孙无忌的矛盾能得意化解,倒是能将心力集中来处理蜀地的问题。
这于蜀地的发展,倒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他倒也不那么抗拒与长孙无忌和谈的事情了。
终于,在那次宴会过后的第三天,李世民又招他去甘露殿议事。
李恪已能猜到,这一次要议的,正是长孙无忌的结盟之事。
“罢了!结盟便结盟吧!倒也未尝不可!”
抖落掉满心的思虑,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迈步而出,跟着太监王德,走向甘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