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第二百二十八章比较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郅玄!
王入陵寝之前, 王宫不设宴,氏族停止一切宴饮,违者重罚。故而诸侯接凤宴一律裁去, 迎接仪式省去一环。
郅玄等入城之后,由太子淮亲自引往王宫,随行众另行安置。
氏族坊在大火中毁于一旦,原安置诸侯的地点无法入住,只能国君们请入王宫, 在空余的殿阁暂时安顿。
王宫规模限, 加上规矩限制, 诸侯可以借住,随行卿大夫则不可。实在无法, 只能在氏族坊的废墟中清理出一块土地,由各国队伍暂时驻扎。
一步抵达的诸侯国队伍已经安顿下来,交的聚在一起, 彼此相邻也是互相借势。矛盾的远远避开,以免在葬礼中途忍不住脾气,横生枝节, 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宗绞尽脑汁, 尽己所能,忙得脚打后脑勺, 连吃饭睡觉的时间压缩, 仍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营地位置的安排偶疏漏, 马上会找上门。
一国两国且罢,五六个诸侯国同时上门,口水能把宗淹死。
众争执不休,宗耳畔嗡嗡作响, 顿觉头晕脑胀,滋味别提多难受。到头来还得赔笑脸,无奈憋屈压在心底。
如果处置不当,任凭事态恶化,由争执发展为刀兵相向,作为直接责任,宗的下场绝不会,八会脑袋搬家。
重重压力下,宗神经紧绷,仿佛拉到极致的弦,随时随地可能断裂。若不然,遇到四大诸侯齐聚,在入城安排上为难,也不至于想撞晕过去一了百了。
入城问题解决,紧接着就是员安顿。
郅玄四受邀入宫,麾下需尽快扎营。过程中,问题接踵而来,让宗头皮发麻,应接不暇。
首是营盘位置。
四大诸侯所部数量庞大,四国甲士卒伍加起来超过万,还卿大夫及其家臣护卫,要容纳这四支队伍,营地规模绝不能小。
宗再三考虑,打算参考王宫旨,四国队伍分散四角,尽可能圈出更大面积,以免引起郅玄四不满。
可问题又来了。
四座营地足够大,其余诸侯的营盘迫压缩。这些清楚缘由,不敢找郅玄四说理,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索『性』联袂找上宗,又给后者一顿狂喷。
宗欲哭无泪。
看着扬长而去的战车,想撂挑子不干,爱谁谁干,老子不管了!
怎奈家族以此为立身根,代代从事相同置业。他撒手不管,子侄子就要顶上,到头来还是一家受气。
憋屈啊!
宗一边抹着眼泪,还要一边解决问题。
地盘面积限,再大也不能圈出氏族坊,否则会引发城民不满。宗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办法,短短时间内,头发一把接一把掉,愁容刻在脸上,走路一摇三晃,重压之下疲惫不堪,随时可能倒下。
正为难时,突遇柳暗花明,天降喜讯。
西原侯婉拒宫内邀请,没入住王宫,准备随军队驻扎。
继他之后,赵颢、北安侯东梁侯也做出相同决定,前后脚离开王宫,前往扎营地点。
早在入城之前,郅玄赵颢商定,在中城期间同进同退。
北安侯自然要子同一立场,不能给子拆台。
东梁侯审时度势,决定跟上郅玄步伐。
没提前通气,梁霸猜不透郅玄目的,唯一知道的是三大诸侯联合,百分百不可能吃亏。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立即跟上,保持步调一致。
四大诸侯来去如风,走得异常潇洒。留在宫内的诸侯傻眼,尚未入宫的诸侯愕然。
一边是王宫旨,一边是实力最强的四,他们该如何选择?
是奉旨行动还是以强者为尊?
认真考量之后,国君们不约而同选择后者,纷纷向太子淮请辞。的还装一装样子,歹找些借口;些连借口不找,直言随四大诸侯出宫,准备往营地安顿。
国君们口口声声四大诸侯住帐篷,他们住王宫不合适。更深层次的理由,众没宣之于口,也没必要说明。于满脸苦笑的太子淮而言,实是一清二楚、
王族衰弱是不争的事实。
日前驱逐氏族,王族私兵崛起迹象,但谁也无法断言,这种强势会否昙花一。何况在诸侯强军面前,王族私兵联合起来也是不堪一击,战场相遇必遭碾压。
实摆在眼前,各国国君会选哪一边站队,不言而喻。
诸侯之间存在矛盾,边境摩擦不鲜见,时还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一旦遇上中城,诸侯的利益又会保持一致。
王强势时,以天下共主之名,大诸侯国也不敢造次。
中城衰弱,诸侯国之间强弱失衡,发生眼前的局面就不足为奇。
随着国君们离开,王宫一角变得空空『荡』『荡』。比起数日来的热闹,愈发显出几分苍凉。
殿门洞开,太子淮在门前站了许久,双手负在背后,长袖遮挡下,拳头攥紧,手背鼓起青筋。
某一刻,胸中的火突然熄灭,力气消散,变得疲惫不堪。
想到才的一幕幕,太子淮忽觉兴阑珊,无继续留在此处,准备返回太子府。
距离宫门不到五步,忽侍从身后追来,望见太子淮的背影,急匆匆道:“殿下,王后请!”
太子淮脚步一顿,迟疑片刻,打消之前的计划,随侍去见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