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神来之笔 (第2/2页)
慎重思量之后,王给北安侯下旨,暂将庸侯一行留下,严令其反省。他会尽快派前往庸国,尽安抚国情绪,使其愿意迎回国君。
王旨意得及时,处置办也是无厚非。历史上遇到诸侯国国-暴-『乱』,基本都是采用此。
北安侯接到旨意,中略,以为中都城愿意派,自己将庸侯一行安顿好即。
万万想到事情又出波折。
在众以为事情差不多妥善解决时,庸国国竟要自行灭国,坚持要投奔子颢,将自己划归赵地属民。
留在城内的氏族为执笔,投诚书写好之后就广为散播。怕消息压制,还特地组织队伍前往北都城,口口不愿做庸,要做赵,不答应他们就继续闹。
“反正日子过不下去,如要迎回昏君,吾等宁死!”
递送投诚书的是庸国氏族,祖辈曾跟随初庸侯作战,历子孙坚守组训,纵然无才也不和其他氏族同流合污。
庸侯和多数卿大夫驱逐,这一家留在城内,还为国执笔,称得上是一股清流。
庸国坚持要归入赵地,实是无奈之举。他们既将国君逐走,就不再迎回去,否则家族不得保全。若要新立国君,也有太好的选。拨拉拨拉庸侯血脉,全都一个德行,想矮子里面拔高个都不。
换氏族登位,想都不要想。庸国存续至今,最大的仰仗就是庸侯有王室血缘。换一家登位,不说不合规矩,王第一个不会放过。
氏族和国们一同商量,最终做出决,既然选不出国君,干脆不选。
“吾等投奔子颢!”
迎回国君是不的,无论如何也不行。新选国君八成还不如上一个,他们耗费力气就是再找个给自己添堵,吃饱了撑的?
既然如此,干脆不要国君,庸国也让它消失,他们集体奔子颢去做赵!
之所以选择赵颢而不是旁,全因赵颢素有英名。身为北安侯嫡子,赵颢战功彪炳,在朝堂高居卿位,在各国都颇得,拥趸极多。
此外,赵颢和郅玄联姻,背后还站着西原侯,纵然不是国君,实力也是相当强横,非寻常比。
投奔子颢既是投靠北安国,也是同西原国建立联系。有两大诸侯国在,庸侯跑去中都城哭也是投鼠忌器。
庸国一投奔,只要赵颢接纳自己,还会送给对方一份大礼。
庸侯碌碌,庸却是勤劳肯干,尤其擅长种粮,否则早苛捐杂税压死。
只要赵颢愿意接纳他们,庸愿意献上培育的新粮种,还会献上旱稻,亩产不亚于粟和麦。另外,他们手中还有一种菜,汁『液』带有甜味,十分稀有,也愿意献上。
种种条件列举,诚意十足,绝不是假意利用另有谋算。
庸国一笔,打了北安侯一个措手不及。
事情背后象征无尽的麻烦,一旦点头,要面对的很就是王。到对方提出的条件,北安侯和卿大夫们又十分动、粮食主动送上门却要瞻前顾后,只着流口水,滋味简直太难受。
朝中商议数日,实在拿不出解决办,北安侯只给赵颢送信,将他召回北都城。是不是要收下庸,让儿子自己拿主意。
北安侯的书信中以出,他很想接受对方投诚,对事后的局面也有理准备。只是朝堂上音无统一,部分氏族考虑到庸侯血脉的特殊,存担忧,很难马上作出决。
赵颢接到书信,需要提前动身,自然有隐瞒郅玄。
知晓庸国发之事,郅玄相当吃惊,半天说出。
他知道时特殊『性』,也知晓国权力,闻名不如见面,道听途说终不如亲眼所见。国不愤直接掀翻国君,还要主动灭国投奔他,简直彪悍到无以复加。各国国君除了吃惊之外并未觉得哪里不妥,甚至还乐得好戏。
压下中震惊,郅玄再赵颢递的书信,细思信中内容,对北安国朝堂上的争执有了把握。
必须承认,庸国出的条件实在令动。即使有这些条件,口数量也值得冒险。只是一些氏族的顾虑也错,中都城那里总要给个交,不蒙混过去。
郅玄告状就是考虑到王,否则哪需要费事,直接把儆猴的鸡抓拧断脖子,多么干脆利落。
认真过庸国提出的条件,郅玄放下竹简,向坐在对面的赵颢,道:“君意下如何,收不收?”
“收。”接到北安侯的书信,赵颢很快做出决,“分一半给君侯,如何?”
“果真?”郅玄挑眉。
“我同君侯一体。” 赵颢一改严肃,倾身靠近郅玄,眼角染上绯红,“只是君侯也该有所表示。”
了赵颢半晌,郅玄忽然笑了,手指擦过赵颢的下巴,道:“我收下,中都城那里,我帮你解决。”
“谢君侯。”赵颢握住郅玄的手腕,微微侧头,唇落在手腕内侧。未束的长发披在肩头,流瀑一般,赛过顶级绸缎,“我明日启程,今日好感谢君侯。”
郅玄停顿两秒,一边咬牙暗道妖精,一边按住美肩膀,咬一般吻了上去。
昏君的快乐,他终于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