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清穿]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 第142章

第142章 (第2/2页)

他完全能对十阿哥现在的心情感同身受:“别担心,没事的。”

过了一会儿,太监又把十阿哥叫了进去,皇贵妃从里面走出来。

胤祐走到母亲身旁,轻声问了一句:“怎么样?”

皇贵妃摇了摇头:“能撑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一会儿,屋里就传出十阿哥悲痛欲绝的哭声,声嘶力竭的喊着:“额娘,额娘,你不要走,你别丢下我……”

不一会儿,康熙、十阿哥、太监一并出来。

贵妃钮钴禄氏、薨逝。

十阿哥已经哭得不成样子,扑在胤祐怀里:“七哥,七哥……我没有额娘了,我没有额娘了。”

胤祐心疼弟弟,搂着他不住的安慰:“别怕,你还有七哥,以后七哥会照顾你。”

贵妃薨逝,皇帝撮朝三日,直到贵妃出殡。除贵妃所生皇十子,截发辫,摘冠缨,成服,至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命皇六子、皇七子、皇九子三人成服,余皆摘冠缨。

胤祐和六阿哥、九阿哥一直陪在十阿哥身边。陪他在储秀宫正殿守灵,给他送饭,哄着他多少吃一点。

虽然康熙后宫过几年就有后妃离世,但像钮钴禄贵妃位分这么高的,那还得追溯到她的姐姐孝昭皇后。

康熙按照明朝实录,看到贵妃上谥号有两个字的也有四个字的,就让伊桑阿去跟礼部商议,看看给贵妃上什么谥号合适。

大学士和礼部很快写了折子递上来,有两个字的,有四个字的,康熙最后选定“温僖”二字,作为贵妃的谥号。

当初钮钴禄氏册封贵妃的时候,就没有封号。薨逝之后,康熙给她上了谥号,也算对逝者的弥补,对十阿哥这个儿子的一点安慰。

三日之后,奉温僖贵妃金棺至朝阳门外殡宫,回来的时候十阿哥又大哭一场,饭也不吃,水也不喝,也不说话,情绪非常不稳定。

这些日子,他们一直陪着十阿哥给温僖贵妃治丧,十阿哥年纪尚幼,又悲伤过度,其实大部分事情也是胤祐和六阿哥在做。

其实,他俩才是最累的。

胤祐让六阿哥和九阿哥都回去休息,他自己留下来陪着十阿哥。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他们外面穿着丧服,里面还穿了件里衣,走了那么多路,早就热得汗流浃背。

让太监进来服侍兄弟俩洗过澡之后,胤祐就把十阿哥按在床上,让他早点休息。他自己也躺在一旁,陪他一起睡。

胤祐是真的累了,这才感觉成年皇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要替皇父分忧是要出力气的,不是嘴上说说就行。

可是看到十阿哥哀痛的样子,他这个当哥哥的也是心甘情愿替弟弟分担。

“七哥……”十阿哥小声喊道,“你在这里睡不好,要不还是回去休息吧,我一个人没问题。”

胤祐抬手抹了把他眼角的泪痕:“少废话,赶紧睡觉!”

话音落下去没多久,胤祐自己就率先扛不住,睡着了。

就这样睡到半夜,胤祐是被热醒的。现在已经是五月的天气,窗户外面吹进来那点微风,根本解不了暑。关键是,他怀里好像抱着个小火炉。

胤祐低头一看,十阿哥脑袋靠在他的胸前,手抱着他的腰,已经睡着了。

夏天,大家都穿着轻薄的睡衣,胸前又是湿润一片,看来十阿哥不久前又哭过一场。

他睡得并不安稳,眉头轻轻皱着,时不时还会流露出一两声呓语。声音很小又有些含混不清。但胤祐还是听明白了,他叫的是额娘。

尽管天气很热,兄弟俩抱在一起睡觉并不舒服,胤祐后背已经完全被汗水浸湿,但他还是手臂一紧,将弟弟抱进怀里,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能安心睡到天明。

后来很长一段日子,十阿哥的精神状态都不怎么好,每天除了哭,就是粘着他七哥,一步也不肯离开。

胤祐干脆让他搬去自己的院子暂住,方便照顾他。

兄弟们经常过来看望他,尤其是八阿哥和九阿哥还有保泰他们几个,三天两头就跑过来。

他们仨过来,在院子里陪着十阿哥说说话,聊聊天,带着他去景山骑马射箭,也散散步。

渐渐地,十阿哥的状态也恢复过来了。虽然不想之前那么活泼开朗,但也不再总是以泪洗面。

这天晚上,正逢十五,天边一轮圆月,把小院照得亮堂堂的。

胤祐院子里几盆栀子花和茉莉开了,夏夜的晚风带着一阵阵清香飘散在整个院子里,沁人心脾。

胤祐在月下舞剑,十阿哥坐在是桌前看他,双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胤祐一套剑法练完,胤祐收了七星,坐在他对面,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问道:“在想什么?”

胤祐预感他会说“想我额娘了”,可是并没有,十阿哥只是咬了咬下唇,说道:“我要是像七哥你这么厉害就好了,我额娘一定会很高兴。”

在兄弟几人中,十阿哥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骑射功夫,几乎可以说是最差的。甚至比不过总是生病的十一阿哥,以及年纪更小的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

在抽查完儿子们的课业之后,私底下康熙也会点评几句。对十阿哥的评价总是资质平平,还不够努刻苦。

那个时候,十阿哥有钮钴禄贵妃这个额娘,身后还有钮钴禄这个外戚家族。虽说如今的钮钴禄一族早已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爵位是世袭的,在满洲的地位还在。

总的来说,十阿哥的日子,比他的许多兄弟都要好过一些。

读书不好就不好呗,资质平平康熙也不能亏待了他。

现在钮钴禄贵妃薨逝,在宫里,十阿哥连个同胞的兄弟姐妹也没有,再这么没心没肺恐怕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他要是再不努力为自己打算一些,以后还能怎么办。

胤祐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唇齿间弥漫着茉莉的清香:“首先,你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十阿哥摇摇头:“我不知道,以前都是八哥九哥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

胤祐笑道:“你八哥拼命读书表现自己,九哥满脑子都是小聪明,就是不用在读书上。他俩都是有主意的人,你怎么不跟他们学学?”

十阿哥低下头:“可能我太笨了吧。”

“谁说你笨了,你是皇子,是遏必隆的外孙,怎么会觉得自己太笨了?”

十阿哥复又抬起头来,眼中盛着月光:“那我现在开始刻苦学习还来得及吗?”

胤祐又伸出手去摸了摸他的脑袋:“任何时候都来得及。”

十阿哥下定决心一般点了点头:“我不让额娘对我失望!”

第二日,十阿哥竟然主动来到书房,让胤祐教他算术。

胤祐还记得,他和九阿哥刚到上书房进学那会儿,自己给他讲几道算术题,讲到抓狂。从此,对教学工作都快有心里阴影了。

转身去书架上找了本《九章算术》给他:“你先看看这个吧。”

八月,康熙按照往常一样,开始巡幸塞外,把除了太子以外,到十阿哥全都带上了。

今年的塞外巡幸和以往稍有不同,科尔沁、喀尔喀、喀喇沁、翁牛特、土默特、巴林等重要部落王孙来朝时,分别向康熙呈上他们能出动的兵力,以及几个月来,探查到的噶尔丹的情况。

然而,康熙八月下旬刚刚返京,到了九月,噶尔丹率骑兵三万,攻入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随后沿克鲁伦河东下,进抵巴颜乌兰。【百度百科】

他嚣张至极,甚至让臣汗部向清廷传话,扬言过了这个冬天,他将借俄罗斯鸟枪骑兵六万,大举内犯。

而萨布素将军那边传来的消息是,二十四岁的彼得皇帝已经正式亲政。

俄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周边邻国的侵略,也从未放弃过对大清领土的觊觎,甚至因为在《尼布楚》条约中没能占到便宜而耿耿于怀。

说不定,彼得和噶尔丹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易,真的愿意借兵给他。

当然,六万这个数字实属夸张了些,六千倒是有可能。

不久之后,安北将军费扬古上疏:巴颜乌兰,嚣张至极,建议分军进剿。

于是,康熙谕诸位议政大臣商讨此事。

此次南书房议事,除了佟国维、索额图、明珠、陈廷敬、李光地、裕亲王、恭亲王这群曾经被康熙弃用,没几年又重新启用的议政大臣外,还有三个人。

第一个自然是太子。太子如今虚岁二十四,自出阁讲学以来,协助皇父处理朝政已有近十年,在诸位名臣的辅佐下积攒下许多治国经验。

第二个是大阿哥,大阿哥比太子还要年长两岁,早在乌兰布通之战就是当时的主帅抚远将军福全的副将。

后来叔侄俩因为要不要对追击噶尔丹这件事上产生分歧,甚至争论。

回朝之后,康熙要治福全的罪,大阿哥还曾经站出来作证。

这些年来,康熙对这个大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除了头脑有些简单,脾气有点暴躁,于军事上也算是个有勇有谋的将才,比自己那位皇兄能强一点儿。

第三个却是让在场众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如此重要的议事,皇上竟然把自己还未年满十五周岁的也叫来了,正站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大家。

好家伙,七阿哥如今都快跟大阿哥一般高了。穿一身淡黄色暗纹蓝金刺绣常服,往那一站,长身玉立,眉宇间尽显少年意气。

各位大臣谁家里没有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儿子孙子,拎出来这么一比较,不得不感慨,要不怎么说人家是皇上的龙种呢。

这其中心情最为澎湃的自然要数佟国维,若不是刻意按捺住情绪,说不准现在嘴角已经扬起来了。

瞧瞧,都瞧瞧,什么叫一表人才,什么叫器宇不凡,什么叫少年意气,就是我外孙这样的!

索额图和明珠神色之中也颇不服气,就你有外孙,旁边温润如玉的太子,仪表堂堂的大阿哥,都看不见?

几位皇亲国戚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心情,旁的人是体会不了,他们现在满心只剩下惊讶。

太子和大阿哥出现在这里,倒是不奇怪。这七阿哥站在这里是什么情况?

李光地脑子里对胤祐的印象还是课堂上那个调皮捣蛋,被拎到门口罚站的问题学生。

十五六岁,就能跟他们这些老家伙站在一起议政了?

陈廷敬也没少听说七阿哥的事迹,因为康熙实在对这个儿子偏爱得有些太过分了。三岁多的时候,就跟着皇父去江南,伺候,康熙无论到哪里,总会把他带上。

就算没带上,那也不是失宠了不愿意带,而是怕耽误七阿哥读书。

关键七阿哥可不是个喜欢读书的皇子,他只喜欢干些出人意表的事情,不断挑战皇父的忍耐底线。

比如,上一次与噶尔丹的战役。虽然那时候陈廷敬正因为徐乾学和高士奇的事情被牵连,并未在朝中,但也听说了他的光辉事迹。

不到十岁,敢被这弓箭单枪匹马上战场,还有谁?

胤祐脸上仍旧带着孩童一般纯真的笑意,这让他看上去,单纯无害,甚至还有几分幼稚。

他把在场所有人脸上的神情都扫了一遍,包括他的两位皇叔。

福全和常宁因为经常出入内廷,与他接触颇多,对他的成长都看在眼里。

因此,对他现在出现在南书房,也没觉得有多震惊。就是有些意外,毕竟胤祐年纪还小,参与这样的政务讨论是不是早了点?

胤祐对他们的政务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是进剿噶尔丹这件事。

这时候,魏珠捧上一个长盒子。福全和常宁二人亲自从里面拿出地图,屏退宫人,展开之后挂起来。

噶尔丹和他的三万大军此时所在的巴颜乌兰地区已经标注出来,胤祐看了看位置,蒙古地区幅员辽阔,四通八达,噶尔丹常年征战于此,对地形相当熟悉。

他们跋山涉水西征而去,一路上本就耗时耗力,且耗费物资。虽然有人数和武器上的优势,但胜算并不大。

若是输了,那必定是一场惨败,若是赢了,也不一定能就此剿灭噶尔丹。

只要他想跑,那还真不一定逮得住。

因此,费扬古将军在奏折中提到,应该分军进剿。

佟国维、索额图、明珠这些都是上过战场的武将,裕亲王、恭亲王也在后方指挥过战争,李光地、陈廷敬就纯属凑热闹。

大家各抒己见,这两位也不能白来,不痛不痒的说了两句。听起来挺有道理,但其实,不说其他人也能想得到。

太子虽然也学过一些兵法,但对于领兵打仗之事一点也不了解,因此并不发言,作为储君,安静的站在一旁观政。

大阿哥也踢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说,分军应该怎么分,哪里到哪里。

胤祐也一直没有发言,他年纪最小,在诸位眼里还只是个孩子,这儿也轮不着他发表意见。

于是,他就乖乖地站在一旁听着,眼睛一直看着那张地图,不过多时,就把上面每一处标记,每一个地方一寸一寸的记在了脑子里。

然后闭上眼,开始根据张勇将军和傅先生曾经教过他的知识,在脑子里模拟整个战役过程。

噶尔丹的路线,哪里是他们的据点,哪里是他们的后路等等。

然后再根据脑子里所想的,开始分兵。哪一路从哪里出发,有多少人,目的是什么。

正当他在脑子里专注的模拟战场时,忽然听到有人叫他:“小七。”

回过神来,发现所有人都看向了他这边。

叫他的人是康熙,问道:“你怎么看?”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