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清穿]三朝太妃!
檀雅挂念远在漠西蒙古的柔太妃, 但她身边儿有诸多熟悉的太妃们,环境也熟悉,因而除了少一个人, 日子并无太大不适。
柔太妃便不一样了,本身蒙古的环境习俗便不同,虽说荣城相较蒙古其他城池来说更包容,可她还是会不适应。
而且额乐太忙, 就是为了她尽量减少出城巡查的次数,城中事务也不少,每日一块儿用膳都是额乐硬抽出时间聚在一起的。
倒是两个外孙能陪着她,可孩子们都要读书学习,柔太妃又不想耽误他们的课业, 渐渐便变成了她陪着两个孩子上课。
额乐偶然一次提前过来, 看见她额娘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发呆,心里忽然便有些不舒服,难过有, 愧疚好像也有,只因为她额娘到蒙古来之后,似乎没有她记忆中那般怡然了。
这一定是她的失职。
眼中一瞬间的氤氲, 额乐侧头调整片刻, 方才向前踏了几步, 教众人注意到她。
先生立即暂停授课,起身恭敬地行礼:“城主。”
一开始, 人们还都叫长公主,后来随着荣城的建立壮大, 很多人开始叫城主, 慢慢的, 除了大清来人依旧称呼长公主,基本上所有人都默认称她为城主。
而额乐的长女塔娜,则是荣城众人口中的少城主,长子阿古达木则是在荣城被称为二公子。
不过两个孩子到车臣汗部,两个孩子就要掉个儿,阿古达木是世子,塔娜是大格格,这是额乐和驸马主张的称呼,以示两个孩子血脉相连,亲密如期。
额乐让众人免礼,吩咐道:“我来寻母亲,先生继续授课。”
“是。”
先生坐回到他的位置上,塔娜和弟弟阿古达木也回到座位上,认真读书,额乐这才笑望向母亲,柔声道:“额娘,坐的烦了吧?我带您出城转转可好?”
柔太妃欣然答应,随女儿离开。
额乐看了看母亲身上的新衣服,当初只想着做蒙古近来流行的最好的衣服,没想过这衣服漂亮也繁琐,不适合出去玩儿。
“额娘,我先前忘记给您准备骑装了,我的身量有些高,吉兰的衣服正好,应该还有新的,取来给您暂时穿一日,行吗?”
柔太妃没意见,爽快地点头答应下来。
其实吉兰的身量也比柔太妃要高些,不过蒙古的秋季比中原要更冷,风更大一些,骑装里面套一件厚一些的内衫,大小就正合适了。
额乐点了百来个骑卫保护,其中一半女骑卫一半男骑卫,而男女骑卫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反而自然地穿插列队,想来早就习惯并且认可对方的存在。
柔太妃马术一般,第一次接触还是圣祖最后一次北巡时,后来借着孩子们学骑射,檀雅又带着她偷偷蹭了几次马,名副其实队列中最差。
“额娘,我给您挑了一匹温顺的马,咱们今日就在城外转一转,您就当熟悉一下。”额乐一手拉着缰绳,一手伸向母亲,“我扶您上去。”
柔太妃握住女儿的手,脚抬起蹬在脚蹬上,借力跨上马,双手略微紧张地抓紧缰绳。
额乐没急着放手,反而拉着缰绳一侧,牵引马前行。
柔太妃得女儿亲自牵马,加之座下确实稳,心渐渐放松下来,含笑欣慰地看着女儿。
从城主府出来,便是荣城的内城,内城是以原来的城池为基础改建而来,外城则多是这几年统一建造,形制基本相同,糅合了大清和蒙古的建筑特色,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城主府为中心,内城墙四方各一门,内外城由四条条主干道连通,道路两旁全都是商户店铺,当初柔太妃入城,走得是东门,今日她们走得则是北路。
沿途百姓全都认识城主和她的骑卫,骑卫拱卫两人一走近,百姓们便全都右手握拳抵住胸口,躬身行礼,待到他们走过,方才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
柔太妃第一次和女儿一起出城,便是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氛围,直至出了城门,还忍不住回头去看城门口行礼的士兵和百姓。
额乐长女都十岁了,此时当着额娘的面儿,还是忍不住表现出些许得意,“额娘,您写信给色赫图额娘时,多夸夸女儿,也教色赫图额娘知道知道,女儿如今本事着呢。”
柔太妃哭笑不得,却也纵容地答应:“好,额娘到时再画一幅画出来,让你色赫图额娘瞧瞧。”
“那更好。”额乐骑在她的坐骑上,侧头看母亲,“你自来了荣城,女儿鲜少见您动画笔,可是没有画画的心情?”
“不是。”柔太妃摇头,她其实也不知道为何没有动笔的欲望,明明一直以来无一日不画。
额乐笑容始终挂在脸上,也不深问,转而道:“若是色赫图额娘和您一块来女儿这荣城做客便好了,也省得女儿忙碌,您待着无趣。”
柔太妃自然也希望檀雅能来,谈兴浓了些,直说:“若你色赫图额娘在,恐怕第二日便憋不住,闹着往外跑了,估计那两个孩子也要被她带的不好好上课。”
“色赫图额娘不能来,额娘您也可以叫人陪你出来转转,到时回京后也好跟色赫图额娘还有太妃们说一说女儿这儿的情况。”
柔太妃点头,“是得勤快些,否则应付不了你色赫图额娘。”
母亲一说起色赫图额娘,整个人的状态便上扬不少,额乐不得不承认,在她额娘心中,色赫图额娘恐怕地位要在她之上,可她心里竟也没有酸涩,只为额娘赶到高兴。
“额娘,色赫图额娘也快到能够出宫荣养的年纪了吧?”
柔太妃脸上的笑脸霎时更大,边点头边道:“等我回大清,我们一起在畅春园再住个三年,胤祜就可以请旨了。”
额乐心内一算,问:“您明年就要回去?皇上也未在旨意中特地点明时间,多住些时日应该也无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