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公元前5500年拉车的牧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基建]被误认是神明以后!
独轮车绕着提比拉村子转了一圈, 惹得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出来看热闹。
“啧啧啧,真好看,南小姐站在这个陶轮上好看极了!”
“美, 好美!”大家伙儿纷纷评价。
伊南:……
拜托, 她这不是在表演杂耍, 这个轮子是有实际的用途的呀。
可惜除了在她身边,一直牵引着她前进的牧羊人,谁都不知道伊南脚下的轮子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杜木兹大声帮伊南解释:“我这不费什么劲儿就能带着南小姐往前走……”
伊南也是,她绕着村子走了这么一大圈,根本还没抬过脚,一点儿力气都没出。
谁知看热闹的村民全都笑眯眯地望着杜木兹说:“那当然,在……在南小姐身边,你当然觉得做什么都不费劲!”
伊南已经从独轮车上一跃而下,只管对杜木兹说:“去找个藤筐来,然后再带一把硬木做的木条, 顺便再捎上点儿藤条。”杜木兹“唉”的一声,撒腿就去了。
她转头对哈姆提家的大小子说:“去把你们那些用来练习负重的重物去取来。”
胖胖的少年『摸』『摸』后脑,不明白伊南是要做什么。但是伊南的话他又不敢违拗,也赶紧和他的同伴们一起赶回家。过了一会儿,年轻人们真的人人弯腰, 背着巨大的背囊从屋里出来, 聚到村口的小广场上。
这时候杜木兹已经给伊南送来了藤筐、长长的木条和一卷藤条。
伊南动手动得飞快, 马上做出了一个“冂”字形状的支架, 一头支撑着藤筐底部,另外两头分别支撑固定在轮轴两侧。
她又将两枚长长的木条穿过藤筐,用藤条固定,做成了一对把手——这就是一个独轮手推车的雏形了。
“来, 把你们的行李装上。”伊南把手一挥。
哈姆提家的大小子见了这么新奇的东西,早已心痒难耐,二话不说,就把自己背上沉重的一大麻袋直接扔进了藤筐里。
“轻点儿——”伊南被这架势吓了一跳,好在她做的支架还算结实,撑住了没被压垮。伊南就将这独轮车的把手交到了这个胖小伙的手里。
“你扶着这一对扶手,试着推着往前走——对,注意控制平衡!”
有伊南在旁讲解示范,小哈姆提果断推上了独轮手推车,上了村口那条小路。
这个少年刚开始时还没办法很好地掌握平衡,整个人走得东倒西歪。伊南和她身边的村民们一起提心吊胆地看着,看着这个少年人推车前进,不晓得他会不会闹出个“翻车”的笑话来。
谁知推行了一段之后,小哈姆提就掌握了掌握平衡的技巧。他将车推得越快,平衡就越容易维持。
这个胖胖的少年索『性』推着车,沿着道路飞奔,一边跑一边大笑:“阿爸,快看我!”
“你看我运了这么多的行李!”
“一点儿也不累,一点儿也不累!”小胖子跑得一张脸红扑扑的,头上兴奋得直冒汗。
伊南“吁”地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看村民们能不能悟出独轮车的用途了。
“有了这个东西……车子,咱们还练啥负重?”少年们反应迅速,一下子猜到了其中的关窍。
待到哈姆提家的小子飞跑回来,少年们一拥而上,纷纷把自己背来的行李也装在独轮车上,然后再尝试推动。随着车上货物重量一点点地增加,推动这驾独轮车需要越来越大的力气保持平衡。
但总体来说,这车上能载的,至少是一个人能背负重量的三四倍。
毕竟车轮的发明,意义就在于能让人们快速搬动大大超过自身能力的物品。
这时一大群村民们都拥了过来,围住了这只天底下独一无二的“独轮手推车”,有些人蹲下,伸手去『摸』那陶轮“改装”成的轮子。
“这真是陶轮吗?”
“那不然呢?就是我家那个!”
“可是把陶轮立起来,不就没法儿制陶了?”被自家小子卸了陶轮的家长们此刻纷纷质疑。
哈姆提和他的宝贝儿子简单交谈了几句之后,当场仰天大笑:“这东西可以用来运麦子,运多多的麦子!咱们把吃不完的麦子运出去,到别的村子交换他们做的陶罐,那咱们村还费那事儿制陶干嘛?”
“有道理!”
一时间,村民们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想要尝试一把那独轮车。
伊南索『性』退在一旁,安静观察。
从车轮,到由单人使用的独轮手推车只是第一步,往后还有更加稳定、容易保持平衡的两轮车,使用役畜的牛车、驴车、马车……
她改变了村民们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陶轮不只能水平使用制陶,也能直立起来,组装成车辆。
但是她不急于一股脑儿地把轮子所有的应用都告诉这些村民。她很想看看,这两个村子里,会不会有能人在这基础上把两轮车、牛车驴车之类的都想到。
——如果想不到,他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契机,才能突破?
从这一天起,提比拉和巴德两个村子的村民,就成天跟这“车轮”卯上了。
他们果真把村子里所有的陶轮都拆了下来,像伊南那样一一尝试了一遍。
很快他们就发现,只有光滑平整,四周各处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的陶轮最适合做车轮——这样手推车跑起来稳定,不会把车上装的货物全颠出去。
紧接着村民们又犯了难,毕竟这些陶轮都是大树的横切面做成的,而美索不达米亚的下游平原偏偏特别缺这种高大粗壮的硬木。
但立即有人想出个主意:把长长的硬木条,套在陶轮外面拗成一个圆形,然后接头处削成榫头连接,不就成了一个空心的陶轮?
村民们果断试了一下,发现不行——空心的陶轮就没有地方放车轴了。
大伙儿又犯了愁,甚至有一群人提出要想办法沿幼发拉底河而上,到中上游去找那些生活在森林附近的村落,换一些原木到下游来。
伊南忍住了,没直接告诉他们关于车轮辐条的事。她只管让那群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一起捣鼓车轮,自己则和村里的那群庄稼把式一道,把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的具体方法都敲定了。
他们一起商量出灌溉渠和排水渠的设计之后,还由村里手最巧的村民用陶泥捏了一个泥质的模型,烧成陶之后,灌注了河水试验了一回。
这时等到伊南再有工夫回过头来看车轮的进度,她惊讶地发现,村民们竟然已经做出了带辐条的轮子——若干枚长度相等的硬木条既连接了车轴与外圈,也能将外围硬度不算高的木条牢牢地支撑住。
这个成果出现的速度之快,让伊南吃惊不小。
看来只要打破了“陶轮只能平着用”这个窠臼,一系列难题就迎刃而解,幼发拉底河畔,第一次出现了实用又容易制作的车轮。
接下来的几天里,终于有人捣鼓出了两轮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