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擦肩 (第2/2页)
李相浮:“那就麻烦你了。”
通话结束后那边刘宇有几分懊恼,后悔非要主动开口提当司机的事情。
这一片都是些高档小区,刘宇来得很快。开到一半又特意问了句:“真不再考虑其他地方了?”
李相浮意识到他话中有话:“这地方有什么特殊?”
等红绿灯的时候,刘宇打开窗户,胳膊肘搭在车窗沿上,抿了抿唇说:“落霞阁是秦家的产业。”
秦家崛起的速度堪称一个传奇,李相浮在国外读书的那段时间经常听到有留学生提起。
“他和我家有生意摩擦?”
不是和你家,是和你。刘宇不止一次怀疑过李相浮记忆出问题是逃避责任放出的烟|雾弹,现在看来还错怪人家了。
想当初李老爷子话里话外没少暗示过,尽量别在李相浮面前提起不该提起的事,刘宇自然不会当出头鸟,含糊不清地说了句:“好像是吧。”
没有再主动拉开话题,红灯一过,他加快车速,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李相浮隔着车窗望去,落霞阁清楚呈现在视野范围内。
赤红的朝阳顺着金『色』的牌匾洒下,两种颜『色』交织融合,鸭子戏水的画面若隐若现,从气势上看,当得起落霞阁这个名字。
原以为这个点可能还没开门,门口却早早站着保安。
保安帮他们拉开门,进去后茶点味道扑面而来。
“一层是茶馆,供客人讨论交流,”刘宇介绍:“去二层以上要找专人领着,不管买卖能不能成,都要先刷两千元服务费。”
李相浮挑眉:“这是什么说法?”
刘宇:“二层以上卖得东西全部找专家鉴定过,出差错的可能『性』不大。”
李相浮轻笑道:“这是把捡漏的路给堵死了。”
刘宇想了想:“可以这么说。”
不过来这里的大多是有钱人,比起捡漏,更忧心上当受骗。何况两千元也不贵,交了反而让人觉得放心。
二层都是些小玩意,李相浮转了一圈就准备继续往上,刚站在电梯口,便有人走来给他介绍楼上东西的种类,并且说明服务费。
李相浮气质实在太好,还牵着个粉雕玉琢的小团子,乘坐电梯时,服务生不免多看了两眼。
“麻烦直接带我去看古琴。”
刘宇诧异:“你什么时候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了?”
他总觉李相浮这次回来说不出的奇怪,先前是碍于对方手上还有逆风翻盘的筹码,才又恢复联系,如今在接触中滋生出好奇和猜疑。
“一直都有。”李相浮没什么表情:“有专门抽空学习过。”
这几年处于放养状态,隔着一片大洋,谁也不能复盘他在国外的全部轨迹。
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选品上,很快相中了一把,无论是漆面还是木头,都处在中上水平。服务生叫来专人试音,琴弦拨动时音沉而不闷,李相浮闭着眼听了片刻,颔首:“就它了。”
这把琴卖十二万,同等级说算是物美价廉,他干脆利落地刷卡结账。
刘宇抱臂站在一旁:“我还以为你至少要买一把古董级别的。”
李相浮笑了笑没说话,那种层次的琴稍微炒一下,最少也得千万起步,真要开口问家里要,估计会被直接赶出去。
转头对李沙沙说:“你有没有想要的?”
李沙沙正要开口,又听他道:“先想好,一会儿带你去逛超市。”
“……”
这里提供送货上门,李相浮留了地址,下楼时主动提出请吃饭,算是答谢刘宇陪他跑一趟。
刘宇笑容有些不自然:“换个地方吃呗。”
每多停留片刻,他都觉得下一刻会撞上秦家人。
“好,想吃什么?”
刘宇松了口气,随便说了个地方。
他们刚走不久,一辆车停在落霞阁外面,助理从车上走下来。原本只是顺路来取一件订好的工艺品,回来时助理却脚步匆匆。
车窗缓缓落下来,里面传来一道略有些阴沉的声音:“怎么了?”
助理:“里面的人说刚刚李家那位小少爷来过,还买了把琴。”
车里的人便是秦晋,和一般商人不同,他的手段向来狠厉,不给敌人留一点余地。曾经圈里人预言他走不长久,因为这样阴狠的人一旦失势,敌人绝对会像蚂蟥一样疯狂涌来将他马干吃尽,最后骨头渣子都不剩。
然而狠辣有时候的确是一种立世手段,这种工作风格吸引了一批同样讲究效率的人,秦晋从不在薪酬上吝啬,给足了晋升渠道。
此刻听到汇报,他突然低低笑出声来,苍白的面容有了一丝血『色』。
助理有些畏惧地咽了下口水,仿佛正在面对一条进食前的鲨鱼。他很早以前就跟在老板身边工作,知道有些传言不是空『穴』来风。
秦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据说感情还不错,当年和李相浮一起跑去探险,至今下落不明。李家甩出一张失忆报告,拒绝任何人去打扰。
那样恶劣又缺少食物淡水的环境中,不得不令人猜想李相浮究竟有没有为了活命做出些极端的举动。
想到这里,助理抿了下干涩的嘴唇……没有尸体,没有目击证人,那时候秦晋的力量还不至于同豪门掰手腕,想要讨个公道都难。
今时不同往日,当年唯一的幸存者在这时回国,想到老板往日的行事风格,助理已经能想象到未来那位李家小少爷的悲惨命运。
秦晋说话时总是给人不怒自威的错觉,眯了眯眼:“他怎么样?”
问得没头没脑,助理小心翼翼回道:“听说瘦了。”
秘书坐在副驾驶座,很会见风使舵:“肯定是过得胆战心惊。”顿了顿问:“是不是都瘦脱相了?”
助理特小声道:“大约……瘦到能出道那种。”
这都是谦虚的说法,按服务生的描述,活脱脱就一神颜。
“……”秘书试着补救:“四年了,有些变化也正常。”
“若说变化最大的,”助理回忆和服务生的对话:“四年过去,他孩子已经六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