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抄王崇古家(求全 (第2/2页)
这些奏折全都是昨天送到的,司礼监那边连夜将它们进行了分类,也分出了轻重缓急,随后一早便送到了朱翊钧这里。
朱翊钧也没有迟疑,坐下来就开始翻看了起来。
最近朱翊钧可是勤劳了不少。
不过他看的是目录页,要看什么东西让自己感兴趣,然后再让陈矩把东西拿出来。
如果是那种有规矩的事,就直接吩咐下去。朝廷大事其实要比小事更好办,因为都有前面的例子可以遵循。哪里有灾,就派钱粮赈
灾;如果有人造反,就出兵平叛。
这些基本都有一个定数,只要大约照办就可以了,安排好人手,哪里有事微调一下,整件事就能办得很好,朱翊钧有经验。
反而是一些小问题要费心思,比如某个官员弹劾的一些小事,尤其是那种弹劾某一位上级的事,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看了一会儿奏折,朱翊钧问道:“辽东的案子你们查的怎么样了?究竟有没有一个结果?”
“回陛下,已经有眉目了。”陈矩连忙说道:“现在看来,就只是一件商人勾结官员倒卖粮食的案子。”
朱翊钧听了这话,点了点头便没再开口了。如果只是这样的案子,确实不是什么大事。
在当了几年皇帝后,朱翊钧就发现了,这种事太多了,处理起来也很简单。
没有隐情他就不会去过问了,基本都是按照规矩查清楚,然后找到是谁干的,按照朝廷的律法处置就可以了。
该抄家抄家,该发配发配,该充军充军,该砍头砍头。
这一看,朱翊钧直接忙碌到了中午。
喝了一口茶水,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筋骨,朱翊钧说道:“走吧,去皇后那里,顺便把昨天那两个也叫上,今天中午在皇后那里吃饭。”
“是,陛下。”陈矩连忙答应道,这种事他不敢怠慢。
皇宫里最近的气氛有些古怪,想要平息这种古怪的气氛恐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对此,朱翊钧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原本朱翊钧还想着让她们三人好好的接触一下,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王皇后已经把她们两人叫过来了。
显然,王皇后是要立威,同时确定一下主次。
在你们没有进门之前,有些事好商量;但是你们进门以后,这事就要立立规矩了。
两个刚进宫的人怎么可能是皇后的对手?
基本都是皇后在说,她们在听。
最后,王皇后也展现了她雍容大度的一面,给了不少的东西,甚至也安排了好多的人手。
说白了就是展现一种态度:你听话就什么都有。
看到王皇后的手段,朱翊钧倒是松了一口气。作为皇后,没有这样的手段可是不行的。
朱翊钧在宫里面享受着齐人之福,蒲州王家这边却是愁云惨淡。
王家上上下下三分之二的人被抓了起来,现在所有人都关在大牢里。
家里面的财产很多,全都被查抄和罚没了。
王崇古让孙
子王之桢找了一张椅子放在院子当中,也不管天气的寒冷,拖着年迈的身子坐在院子里盯着。
王崇古当然不是为了盯着董大宝等人公饱私囊,而是盯着自己家的人,生怕这些人胡乱说话闹出什么事来。
王家的二爷不用说了,人已经五花大绑被押去了大牢里,因为他是这次事的主谋。
现在王家坐主的是王家的第三代,王崇古的孙子王之桢。
此时,王之桢站在王崇古旁边,有点担心的看着倚坐在椅子上的爷爷。
自从出了事之后,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这两天已经有些要卧床不起的样子了。显然这一次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王之桢明白爷爷心里难受,爷爷在西北干了一辈子的事,好好的名声直接就被家里面的人毁了。
爷爷的确是有过私心,可是西北这边的人做生意求活路也是很正常的。西北苦寒,土地出产不多,想活命、想过好的日子,就要做贸易。
西北的人吃了这么多的苦,想走出一条路来很正常,无论是草原的贸易还是将来的贸易,他们都敢干。
事实证明他们也干得很好,从西北出去的官员们也愿意保护西北的商人、愿意给更多的百姓拓宽一条活路。
自己家经商富贵,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西北这一边的很多官员对此都是支持。从杨博到马自强、到张四维,再到王崇古都是一样。
只不过王崇古是从来都没有想过,家里面居然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
他们竟然走私违禁品、为蒙古人的大军准备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