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明伪君子 > 第28章 来点干货

第28章 来点干货 (第2/2页)

一片沉默中,这孤零零的掌声怎么听着都有几分刺耳的感觉,配合他之前明里暗里的挑刺挑拨,怎么看都象是在教训小儿:

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你说的话有用吗,爷今天偏就让你难做了,咋的!

方唐镜微微一哂,似若不见,继续道:“所以县尊大老爷决定引用太祖高皇帝旧例。”

“太祖高皇帝旧例?”人人面有愕然,不过倒是隐隐有些期盼起来,若是有旧例可循,还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这岂不是“祖宗成例”?有门!

只有庞掌柜一干人面露苦笑,这位方小师爷的獠牙一点点显露了出来,这里面,没一个能逃得出他的魔爪。

王捕头站在方唐镜身后,面无表情,心里却带出“就知道会这样”的想法。

所有人都在好奇!

太祖他老人家二十五岁参加义军,之后血战十五年而得国,又在位三十一年,光正史记载的事迹就多如牛毛,加上野史和民间传闻就更是浩如烟海,谁都好奇是哪一条旧例。

又听方唐镜娓娓道来:“至正十三年,太祖攻略定远,下除州,初时兵少粮,有民众捐粮五百石充军粮,乃解困,太祖亲迎,赞曰‘此皆忠义贤良之士也,当立祠世代敬之。’”

这……真的假的?众人一头雾水。

至正十三年是哪一年来着?扳下手指数下先。没办法,太祖用过的年号不少,有长有短,算了算,实在理不清,无奈放弃。

大家平时听得最多的就是各种版本的《大明绣像英烈传》,全都是各种杀。

常遇春常爷爷一把丈八点钢枪杀得各路反王屁滚尿流,啧啧。

徐达徐爷爷挥军八决八荡,直杀到鞑子老家,啧啧。

就连得道高人刘伯温刘爷爷也是手执两把片刀,杀气腾腾的大喊:“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贼方罢手”,啧啧,痛快!

动辄血流成河,谁会注意五百石粮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过想来不会有假的,太祖他老人家可是真龙天子,一言一行都是有史可查的,五十多卷的皇太祖实录,数十万字可不是假的,真的就记有这一笔呢?

若是真的,这实在是太祖爷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小得不能再小的浪花,就算太祖他老人家复生,九成九也记不得这事了吧?

只是事关太祖,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就算是最跳的裘员外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

方唐镜这个文科生与别人不同,他上一世考博就是明史,论文就是专研明朝历代帝王,教材和资料就是大明皇实录,无论是野史和史实,都是清晰无比,此时信手拈来,大是挥洒自如。

随便一句“祖宗成法”“祖宗语录”就要砸得人晕头转向,满地找牙。

这才稍稍开始发力而已,方唐镜决定放点干货,于是接着道:

“今日之事虽不同,情相类,理亦相同,小子受县尊所托,将为那些救灾民于水火之中的义士,奏请朝廷封赠为‘贤者’,旌表乡里,立于乡贤祠,并列于名宦之旁,一切礼遇比名宦规格!”

哗!众人再也坐不住,议论纷纷。

不论真假,这事十有八九能成。

首先,在太祖漫长的征战生涯中,地方民众捐钱捐粮劳军的事肯定有,而且不少,所以方唐镜说的这件事就算是假的也可以是真的。因为这是对皇明正统的美化。

其次,地方受灾,工商界人士踊跃捐欯本就是好事,乃是朝廷教化的最大明证,朝廷乐见其成。

其三,将乡贤祠与名宦祠合并,规制待遇皆为等同,并且这乡贤的名额还与善举(捐款数额)挂钩,这绝对是个首创,利国利民利官利士绅的举措,为各地灾后重建树立了一个样板标杆。

综上种种,朝廷不但没有不通过的理由,还会一力促成,大加宣讲,实是一举数得。

这里面的好处众人或许看不全面,但都是人精,除了自己能得的好处之外,别的好处也是能看得出一二分的。

正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五六十个精于讨价还价的商人更不是盖的,此时火力全开,气氛顿时空前热烈起来。

只有裘员外面对方唐镜的无视,指甲都掐进了掌心肉里,若是被方唐镜斥责,又或者争辩两句也好啊,无视算怎么回事,没把自己放在眼里?小贼也太欺负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