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任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从明末开始生存!
崇祯三年的九月中旬,在一千多团丁的押送下,近十万流民大迁徙开始了。
流民从黄河岸边的营地出发,沿着黄河北岸,一路向东,要靠着自己的一双腿,走到海州的连云镇。
一千多兵丁的主要任务,不是护卫流民的安全,而是看护几百辆粮车的周全。
这几百辆粮车上的几万石粮食,是八万流民东行迁移的保障,要是没有了这些粮食,几万流民就会变成饥饿的暴民。
赶车的车把式都已换了人,原先的那帮张家口伙计,领取了自己工钱和赏钱后,空手回去了,至于马匹和马车,都被文启东留了下来。
这一次近十万流民的迁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结果,是一次被迫的移民行动。
而且对流民迁移的运输问题,因为流民增加的太快,以前小批量走运河的船运移民计划,已经行不通了。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文启东只好搞一次全员流民徒步大行军,一次性的把流民都带走。
不把这些流民带走,依靠山阳镇和周边地区的粮食,已经填不饱这么多流民的肚子了,只有到了连云镇,依靠海船运粮,才能让这些流民活下去。
文启东一次性把黄河岸边的流民,全部带走后,黄河岸边的临时流民营地也被拆除,以后不再收治流民了。
没办法,以怀庆府以及周围地区的粮食收成,养活不起这样大规模的流民营地。
以后的流民,都让其自行到连云镇去,文启东最多在沿途设几处施粥点,不会像以前那样收治流民了。
不过,几年来,山阳镇崛起消化的流民,和这次带走近十万的流民,已经把附近几个府的失地农民,收集的差不多了。
特别是怀庆府的几个县,一些压榨佃户太狠的地主,他们田地里的佃户都跑光了,如今已经缺租他们田地的人了。
对此,有些乡绅地主跑到县衙府衙去说事,但怀庆府的各级官员,却都不予理会,让其自行解决。
但他们这些小乡绅地主,面对朝廷都招惹不起的凤山观,能有什么办法解决,只好想法到外地招佃户。
对自己带走了部分乡绅地主的佃户,文启东毫不在意,你这些人自己把佃户逼走,如今找不到佃户租种田地怨谁。
这次押运流民迁移,除了一千多团丁,还有道医学堂的五十多名学生。
这几十名学生,小的十四岁,大的十七岁,都是在道医学堂,学习了二年以上的学生。
之所以把学堂中年龄大的学生拉出来,就是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锻炼他们的实务能力,在这乱世,光死读书是不行的。
在这几十名学生中,刘东强和马化云这两名优等生,也参加了这次行动。
由于天赋好,两人经过两年多学习,文启东编写的几门课程,两人已经学完,知识水平已相当于小学毕业了。
就连四书五经,两人也通读了一遍,虽作不了八股文,可日常书写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知识水平,对文启东的前期计划实施来说,已经够用了,再结合实务锻炼培养一下,基本就可以替文启东独当一面了。
但想让俩人独当一面,包括这次带出来几十名学生,也能在以后扛起捍卫汉文明的大梁,就要对他们进行磨砺和成长的土壤。
两人骑着马,各自带着二十多人,全副武装的随着流民大队前行,身份是流民迁移事务督查。
他们的任务,是监督和指导流民中的各级队长做事,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
随着流民东行的日子是忙碌而枯燥的,又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安排好了流民宿营,刘东强带着自己的一帮人,拖着疲惫的身子,骑马回到粮车旁的宿营地。
营地里,马化云早就回来了,正让自己的手下给他烧水泡脚。
对马化云的少爷毛病,刘东强一直看不惯,都是流浪儿出身,安稳生活了二三年,就养成少爷了!。
下马走过马化云的身边时,刘东强打招呼道:“呦,马少爷,回来的早啊,又让同学给你烧水泡脚啊!”
马化云瞥了刘东强一眼,坐在凳子上,一边清理着脚上的水泡,一边漫不经心的回应道:“刘班长回来啦,一直羡慕班长有一副好身体,每天来回跑上百里也不见累。”
两人一个班长,一个是副班长,几年相处下来,并没有相处成为兄弟,反而成了相互的竞争对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