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扎根基层 (第2/2页)
田新勇道:“李书记,你就放心吧我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就怕手里没钱”
李毅笑道:“还有啊,农科院的同志们,已经对我们镇的土壤和气候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种养殖农作物表,你们下去后,一定要严格按照专家同志们提供的这个表,进行多种混合种养试验。直到找出最经济最省事最赚钱的生态种植出来”
刘根生毕竟老成一些,想的问题也宽,问道:“李书记,这个试验费用可不少,镇里能给我们多少支持啊?光靠我们村里,只怕难以筹集这么多钱。”
李毅笑道:“这些钱我全包了你们只管放心去做我前不久找到柳钢的袁老总,找他化了一笔缘,够我们用了。只要我们试验成功,生产出来的产品,马上就可以卖钱,这样一来,资金就活了,不怕没钱用。”
田新勇想到一个问题,问道:“几个村的试验产品,那还好卖,可是真要一个镇都搞起来了,那产量可是大数字,往哪里销啊”
李毅道:“新勇同志提得好哇这个问题,将是我们第二阶段的重点工作到时,我自会有解决的办法。你们就先放宽心,回去好好工作,早日完成试验我将全程蹲守在你们几个村里,和你们一起战斗”
花小蕊笑道:“我也去”
王湘凤本不想去,但见花小蕊主动表了态,心想自己是主任,不能落后,也道:“我也去”
李毅道:“你们都去了,党委办怎么办?这样吧,王主任留下来。小花,你跟我下乡吧。”
这个安排倒也皆大欢喜。
花小蕊以为李毅是省城下来的干部,又是年轻人,肯定受不了乡下的苦,吃不了乡下的饭,上不惯乡下的茅坑。谁知道,到头来,不习惯的反而是她这个自以为是的小妹子。
李毅对农村生活有着相当的了解,也做足了心理准备。与民同吃同住,其乐无穷。花小蕊虽是柳林人,但从小在镇里长大,算个半吊子的城里人,等在农村住下来,才真正明白农村跟城镇的差别。厕所和洗澡,成了纠结她的两个大难题。若不是受到李毅乐观情绪的感染,她只怕很难坚持下去。她的芳心里,对李毅这个年轻的镇委书记,更多了一分敬仰。
有柳钢借来的大棚钢架,再加上农科院的技术指导,试点大棚很快就拉了起来。
高山村,顾名思义,是在高山之下,凤凰山是本地最高的山,但跟那个同名的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区,却是一毛钱关钱也没有的,这里既不是风景区,也没有名胜。这里只有一望无际的大山,还有数不清的树木。
高山村的田地比较分散,其中最肥沃的两大块田土,集中在水资源丰富的平地处,这里有河有溪,有塘有井。
李毅的试点就选择了这两大块农田。
然而,农田分属不同的农户,为了说服这些农户,将自家的土地参加试点,李毅和田新勇没少做工作,苦口婆心的游说了个把星期。一再承诺他们,在往年的产量上,提产50以上,而且所有的收入全部归农户所有,并且签订合同,如果达不到预期产量,免除一年农业税并且按亩产量补偿不足部分的余额。
农户们半信半疑,但想着有镇里的大官在此,还怕他们欺诈不成?就陆续的在合同上签了字。
大棚种植容易搞,技术和劳动力都是现成的。但生态混养,却成了一道难题。这个东西,农科院的技术员也没有具体操作经验,而且生态混养对当地的土壤气候要求更高,一个小小的环境因素,就有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众人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多方摸索,终于探索到一条附合当地实际的混养模式。
第一批试验田,在农作物方面,选择了黄瓜、丝瓜、南瓜、冬瓜等瓜类产品,混和养殖青蛙和泥鳅。利用青蛙来治虫害,用泥鳅来松土。同时,青蛙和泥鳅的便便,可以做为农作物的肥料。
这也是李毅最初提出来的生态混养的设想。
从播种后种子的萌动到长出第一片真叶,再到生长出四五片真叶,然后分化出大量花芽,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李毅每天都会待在旁边,看着那些嫩芽,像欣赏着一个个宝贝。他为每一片真叶的生出而欢欣,为每一株枯萎的作物而感伤。
用花小蕊的话来说,他现在就像一个恋爱中的男孩,只不过,对象是那些植物
前期比较顺利,但是问题也随即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