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开始训练长枪阵 (第2/2页)
朱慈烺看得直摇头:这还只是模拟演习,就已经有人如此胆怯,要是遇到了真正的清军,那还不彻底溃败啊?
各位总兵自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逃跑的士兵都被重责了四十军棍。
严苛的军纪令士兵们敬畏,在随后的训练中,情况逐渐改观。到了后来,无论骑兵的阵势多么骇人,都没有哪个长枪兵敢后退了。
正如朱慈烺所料,当骑兵的战马冲到长枪阵前,面对岿然不动的大片长矛时,都嘶鸣着不肯向前,前蹄高抬,将不少骑兵掀下马来。
明军步兵们看到这个情况,渐渐明白了长枪阵的优势,因此能越来越坚决地执行命令,构筑起坚固的防守。
接下来,朱慈烺要求各部训练弓箭对射的情况,寻找实战下的感觉。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每只箭的箭头都被去掉,以免伤人,代之以敷上一点石灰,用于判定是否命中对方。
骑兵现在不再靠近长枪阵了,他们在长枪阵前转圈,不时朝着人员最密集的地方放箭。与此同时,长枪阵中间的弓箭兵则奋起还击。
跟朱慈烺及众将的预期类似,骑兵射向长枪阵的箭虽然零零星星,但由于长枪阵里人群拥挤,因此几乎每箭都能命中目标。而从长枪阵中射出的箭雨虽然十分密集,但由于骑兵位置分散,想射中骑兵相对不易。
在统计战果时,以石灰作为标记,被箭射中的人,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身上都留有一个小小的石灰印。
最终的数据是:平均死伤4.3个步兵,才能让一个骑兵倒下。
这个战损比有点糟糕,超出了朱慈烺的预计,令他愁眉不展。
杨国柱安慰道:“大帅不必忧心。实战时我军也可以派出一些骑兵,从侧翼朝清军放箭。虽然不一定能打赢,但可以牵制清军,让敌人无法肆无忌惮地朝长枪阵这边放箭。”
这让朱慈烺深受启发:如果把明军的骑兵也考虑进去,应该可以把战损比提升到一比三以上。
他感激地看着杨国柱:不愧是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想出的办法弥补了他计划中的不足之处。
根据杨国柱的建议,朱慈烺调整了训练计划,在长枪阵中埋伏了一些骑兵。当“敌军”骑兵冲到阵前放箭时,明军骑兵就从两翼杀出,与“敌军”骑兵展开对射。
如此一来,“敌军”骑兵就不得不分神应对明军骑兵,对于长枪阵的攻击大为减弱。
虽然明军骑兵数量不多,远不及“敌军”,到了后来甚至被“敌军”全歼,但反复的袭扰,使得“敌军”的战果打了不少折扣,最终2.4个明军就可以换得一名“敌军”骑兵。
朱慈烺知道,真正的满蒙八旗综合实力十分了得,远超模拟他们的“敌军”骑兵。
然而在有了长枪阵之后,清军必定无法再像以往那样,通过近战将明军大部队分割开,然后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地加以消灭。
也就是说,清军只剩下不断放箭这一种办法了。在这种远程对攻模式下,模拟的“敌军”骑兵跟满蒙八旗的战力差距就没那么大了。
因此,战损比一比2.4这个数字,应该比较贴近未来战场的实际状况,朱慈烺估计最多达到一比2.6,或者一比2.8,不大可能超过一比三。
这么一测算之后,朱慈烺心中有了底,他让各部加紧演练这个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