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时代的幸与不幸 (第2/2页)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首先和大家来说一说这几句歌词,当我在直播里听到这四句的时候,心里只有一种感觉——豁然开朗!”
“唐羽的遣词造句,展现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既做到了寓情于景,又借景喻今,串联起了戏里戏外。”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翻译学界有一个公认且流行的要求准则,那就是信,达,雅。”
“而我认为,这条准则在评点唐羽的开篇四句上,几乎被发挥到了极致。”
“跟随歌词的视角变换,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副画面,台上戏子水秀起落,唱尽悲欢离合事,而台下人漠然旁观,冷眼相看,戏子借由这一折戏,道出辛酸心声。”
“寥寥四句,营造出的意境便令人感觉扑面而来,身在其中,完美……堪称完美!”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而这一段歌词,则是将前文营造出的悲凉意境进一步升华,从乱世,烽火,燃山河等字眼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晰明了的动荡时代背景。”
“由此,歌词主旨也随之一变,表面上描写着时代动荡,实则是为千古以来对梨园子弟的误解所正名,戏子既是人,那便同样有喜怒哀乐,同样有着心系家国的一腔热血,只是在演绎他人时,将种种真情实感,深埋入心底而无人得知。”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他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高潮副歌这一段更是精彩至极,将整篇的悲伤氛围,渲染到了极致,唐羽只用通俗易懂的词句,便将一名戏子的悲哀人生刻画的淋漓尽致,戏腔的融入则是使其产生了一种空灵的物哀之美,常言道画龙须点睛,而这一段正是歌词全文的点睛之笔,是赤伶之魂!”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通常在举出优点后,我也会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指出其中不足之处。”
“但很遗憾,或者说令我震撼的是,这首《赤伶》通篇看下来,我竟找不出它的任何一丝缺陷!”
“或许另有高人,能找到其中的缺憾,但刘某自问才疏学浅,难堪此大任,所以这项工作便留给后来人吧。”
“在我心里,《赤伶》就是完美无缺的。”
“而唐羽也许是龙国当代乐坛最伟大的一位天才!“
“能与唐羽生于同一时代,这是刘某的荣幸,更是龙国民众之幸,唯独是所有当代歌手的不幸。”
刘老能的点评长文到此告一段落。
他从歌词入手,几乎将整首歌的词句,意境,主旨统统由内而外讲解了一遍。
许多地方,讲得既通俗易懂,又鞭辟入里,深得唐羽之心。
许多网友看了刘老能的讲解,顿觉画面感呼之欲出。
至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深深共鸣。
“刘教授说得太好了,句句在理!”
“刘教授的解析长文,是我见过那么多点评《赤伶》里说得最有干货的,不愧是学院教授!”
“对照着刘教授的解析,一边看一边听《赤伶》,我感觉整个人的灵魂都升华了,这的确是纯粹的精神享受!”
“刘教授给《赤伶》评的是神曲一档,这也符合我心里对《赤伶》的印象,我把话放在这,五十年之内,没有任何歌可以超越赤伶!“
“不管唐羽的为人如何,他的才华都无可否认,既然他是歌手,结婚生子也是人家的私事儿,我们没必要过多探究,好好听歌,享受他带给我们的每一首作品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