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第四百六十五章原来我们是老大哥

第四百六十五章原来我们是老大哥 (第2/2页)

因为之前家境困难,家中欠了不少外债。

粮食卖不出去,债主找上门,直接将家中的粮食拉走抵债,而且全部按市价冲抵。

就这样,外债还没还清。

家里也没了粮食过活。

男主人一时想不开,投河自尽了。

留下一对孤儿寡母,缺衣无粮,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人间惨事啊!

咸阳作为京畿之地,发展比外郡早一些。

加之秦国自关中起家。

无论从哪方面讲,关中在秦国各地,都当是老大哥的地位。

而关中老秦人,都应是各地百姓的老大哥。

然而,老大哥做的事情,却让蒙毅极为心寒。

愤怒的蒙毅,甚至在奏疏之中,用“孝悌之序”这样的词语,直斥老秦人不懂事。

这份奏疏被披露到报纸上,立刻在关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老秦人直接被扶苏骂懵了!

啥?

我们还成了大秦各地百姓的老大哥了?

说实话,作为秦国故民,老秦人对其他地方的人,历来都看不上。

这种优越感,在六国统一之后,更加明显。

直白点说,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与六国遗民是一体的。

“老大哥”这种说法,让他们心中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另外。

因为明年春分的科举,此时咸阳汇聚了大秦各地的学子。

这些学子们,自然心向家乡,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家乡说话。

很快,舆论风向转变。

别的不说,就说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如今关中百姓已经不再主动卖粮了。

大家都在观望,看扶苏对此事的看法。

毕竟蒙毅不是扶苏,他无权处理这样的政务。

扶苏来找赵昆,也正是为了此事。

“这蒙毅还挺刚的啊!”赵昆听完扶苏的讲述,笑呵呵的道。

“以前的蒙上卿虽然顾虑太多,但为人正直,遇到这种事,肯定不会放过!”

扶苏苦笑道:“可是我这边就有点为难了。”

“这有什么为难的,直接严令商务部,打压那些低价收购粮食的粮商,随后颁布法令,建立大型粮仓,按照之前的计划,平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即可!”

赵昆白了扶苏一眼,说道。

“那....”

扶苏还有些犹豫:“你的经济发展计划,会不会因此受挫?”

“经济发展需要的是遵纪守法,可持续发展,这些害群之马,根本不在我的计划中!”

“真的?”

“我还骗你不成?”赵昆瞪眼:“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吧,别顾虑太多!”

“好,好吧!”

扶苏迟疑的答道。

“还有其他事吗?”

“有,与鲜卑那边的谈判,出了点问题,可能要麻烦你去一趟?”

“不是说答应他们的要求吗?到时候连本带利弄回来!”

扶苏尴尬道:“我把意思给典客府的人说了,典客府的人没把握住,谈崩了!”

“什么蠢货,就这也配搞外交?”赵昆恼了。

扶苏无奈道:“内乱那段时间,损失了不少人才,现在担任职务的人,经验不足。”

“可我一个大秦太子去给他们谈分地,是不是太给他们面子了?”赵昆皱眉道。

扶苏想了想,道:“不用你亲自谈,我另外安排人谈,只不过需要你指点一二。”

“安排谁?”

“蒙恬将军推荐的人,好像叫范喜良。”

“蒙恬推荐的人,应该靠谱.....”

赵昆点了点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提高音量道:“你说谁?”

扶苏一愣,怔怔答道:“范,范喜良。”

“不是,你说的这个范喜良,是我认知的那个范喜良吗?”

“难道还有别的范喜良?”

“这....”

赵昆迟疑,这个还真不好说。

连韩信都有同名同姓的人,更何况一个范喜良。

不过,这也不对啊,范喜良不是早死了吗?难道不是同一个人?!

赵昆摇了摇头,转移话题:“除了这事,还有其他事吗?没有我们去甘泉宫找父皇玩。”

“父皇不是跟通武侯和蒙将军游泳去了吗?”

“游泳?倒是会享受啊!”

“自从改造了甘泉宫,父皇的心情越来越好了,病情似乎也稳定了不少!”扶苏畅然笑道。

“行吧,他们玩他们的,我们玩我们的。”

赵昆砸吧砸吧嘴道:“你若没事,咱们也出城一趟,据说渭水那边有一大湖,最近莲花盛开,可美了,带上小侄女和大嫂她们,我们去郊游如何?”

“就我们一家?你不带人?”扶苏反问。

赵昆嘿嘿笑了笑:“保密!”

“你这小子,可别辜负王家姑娘,据说,父皇准备下个月给你们举办婚礼。”

“下个月么....”

赵昆呢喃了一下,歪头道:“那我给你提的十月一日作为国庆日,全国放假七天的事.....”

扶苏听到这话,顿时笑了:“给父皇提了,父皇同意了。”

“同意了就行,咱大秦好不容易迎来了盛世之兆,不能让国民太累了,得适当休息。”

“偷懒就偷懒嘛,还休息.....”

“你不懂。”赵昆耸了耸肩。

扶苏笑着摆手:“行了,莪回去了,郊游的事,我考虑考虑。”

“不吃完饭再回去?”

“忙,没时间。”

扶苏回宫第二日,政令就颁布下来了。

这下关中百姓都舒了口气。

之前粮商低价收购粮食,他们这些卖家也有责任。

大秦以法治国,他们生怕朝廷秋后算账。

这个年代,可没有钓鱼执法的套路。

朝廷觉得什么事不对,出台一项律法,大搞追责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现在,秦王把锅全都甩到了粮商头上。

这下皆大欢喜了。

那些无良奸商,该杀!

秦王只罚了他们一些钱财,算他们走运。

次日,重泉县李家村村正李四熊,率领部分村民挑着粮食去县衙,说要捐赠给渔阳郡母子。

县尉大感欣慰,当即上报朝廷。

扶苏很欣赏这种仁善的表率之举,亲自书写一块“秦民表率”的牌匾赐给李家村。

有了这样的事例,关中其他地方也坐不住了,纷纷效仿。

一时间,关中各地兴起了向外郡捐送粮食的热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