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青衣》! (第2/2页)
人潮之中“从河大戏院”的两侧,高楼拔地而起,那本来很高很大的戏院,渐渐变成了最低矮的那个。
终于,“从河大戏院”的招牌也被人拆除,粉刷过的墙壁上,残留的旧海报,早就已经褪了色。
“你说头发就像被大风吹白了
挡不了遮不住就随它去了
夜晚路边小角落有人唱着
哑锣破鼓二胡弦松了……”
夜晚,路边小角落里,七八个票友,敲打着锣鼓,拉着变调了的二胡。
没有灯光,没有观众,所有的人都藏身在黑暗中,还有一个人站在黑暗中,轻轻唱着: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宅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那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戏腔!
不,就是戏剧!
张嘴巴,直气管,立软腭,闭鼻腔,青衣的唱腔,在夜色中回荡。
老人张大嘴巴听着。
“唱的真好!这是哪个名角儿?这是正宗的苟派唱腔啊!”
这不是哪个角儿,这是谷小白。
谷小白唱青衣,俏丽、轻盈、毫不费力,虽然唱的是中这一段,但听起来却依然娇雅妩媚、清秀俊美。
一段唱完,黑暗中锣鼓散去,二胡的声音,也渐渐消失。
温暖的钢琴声,再次响起。
“刷”一声,黑暗中有人点燃了一根火柴。
照亮了一个小匣子。
小匣子打开,露出了里面的一张黑白照片,镜头慢慢推进,推进,直到完全进入了黑白照片里……
黑白的画面渐渐有了一点暖色,一名俊美无比的少年,站在舞台上,丹凤眼,柳叶眉,眉心一点朱砂痣,长袖半遮面,这青衣扮相,倾国倾城!
舞台下,人山人海,欢呼叫好。
一名少女满面娇羞,凝望着台上。
两个人突然对望了。
老人看着那画面,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谁年轻的时候,还不曾颠倒众生。
谁年轻的时候,还没有过迷妹?
谁还不是个大明星似的?
“红木箱镶花镜奶奶的梳妆盒
黑白照片里悄悄藏着俊俏小伙
青衣长袖谁偷偷帮你洗了
又是谁默默把你茶水温热
起云手眼波转看的是谁
那一笑是谁的玉堂春色
这件亲手补过的花褶
你走后再没舍得穿过……”
最后一句听完,老人张大嘴巴,像是金鱼一样,拼命喘着气。
两行浊泪,滚滚而下。
戏腔,再起。
“想起当年落楼院
得遇公子配良缘
被送入洪洞身遭难
奴蒙冤入狱险被刀残
如今沉冤得明辨
与公子重相见
苦尽甜来喜心间
满面春风我出察院
白衣庵等候公子团圆……”
舞台上,谷小白唱着最后一幕,云手碎步,眼波流转,似喜似嗔。
身上,一件花褶,长袖之下破损处,一朵娇俏的牡丹花悄然绽放。
!
网络上,不知道多少人,听这首歌一遍又一遍。
看着那MV泪流满面。
这不是一首歌。
是一个孙子对祖父的眷恋。
也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是这世间最美的爱情故事。
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汇,就此定下了一生良缘。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没有什么波澜,只是长相厮守。
以及你走之后,我对你永远难忘的怀念。
总有一天,我也会随你而去,我们白衣庵里侯团圆……
这天晚上,黄元平和老人抵足而眠,聊了许多往昔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
黄元平吃完早饭回学校,出门之后,就听到了身后,传来了隐约的唱腔。
“那一日梳妆来照镜,在楼下来了沈燕林……”
旧平房里,老人对镜描粉墨,然后打开了樟木箱子,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件破旧的花褶,穿在了身上。
他转身,看向了那挂在墙上的黑白照片,轻捏兰花指,亮身段,唱青衣!
这世界上,唱戏比我好听的人多得是,为何你却喜欢听我唱。
这世界上,听我唱戏的人那么多,为何我就喜欢唱给你听?
若是你喜欢,我就给你唱一辈子。
不管你是活着,还是走了。
不管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