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重生之科技新贵 > 第1016章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设施建设完成

第1016章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设施建设完成 (第2/2页)

二是需要非常大面积的土地来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这对于人口众多且土地资源贵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只有地广人稀,或者是由一些无法利用的土地的国家,才有条件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并不适合所有国家。

三是成本相对较高,虽然麒麟能源工业集团自己生产成本较低,但是卖出去的价格可是按照市场价来,对很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难以承受。

最重要的是,初期投资规模较大,如果是初期投资不算大,但是运营成本较高的话,很多国家还是会尝试,因为可以边赚钱边支付成本,比一次性投资巨大强很多。

之所以还要将这个消息发布出去,而不是自己默默进行,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外提供服务,让人类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虽然从个人利益上来说,麒麟能源工业集团出口太阳能发电设施赚的钱更多,而且还不用得罪太多原来的能源势力。

但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说,他觉得这样做还是有必要的,化石能源过度使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前世他是经历过各种极端气候,人类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变得不同寻常,不知道哪一天地球会给人类致命一击。

所以能源替代计划,一直都是他关心的问题,只是他想要寻找平衡,既要推动新能源战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又要照顾到自身的利益,在替换的过程中,淘汰掉其他的能源巨头,让麒麟能源工业集团能够垄断全球能源领域。

不想做垄断生意的企业不是好企业,越是在竞争激烈的领域取得垄断地位,也是实力的证明,说明他们的实力足够将所有竞争对手踩在脚下。

除此之外,就是提前占领整个市场,虽说可控核聚变总是说未来50年能实现,好像50年可以无限延长。

但是可以肯定,只要舍得持续大投入,总有一天能够实现,毕竟基础原理都搞明白了,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

而且之所以迟迟没有实现可控核聚变,也有人说是能源巨头从中作梗,虽然没有证据,但是从利益角度来说,不是不可能。

总之迟早要实现的东西,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提前进行商业化经营,提前占据市场,断绝后来者的念想。

要知道一座可控核聚变发电设施,使用年限非常长,一旦建成就不会轻易废弃,除非他们钱多到用不完。

而且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具有完全定价权,发电虽然便宜,但是卖的电价可不便宜,从中能够赚取巨额的利益。

同时还能带动麒麟电气工业集团的输电设施发展,两者完全可以放在一起和一些国家谈判,获得的利益更大。

而且麒麟电气工业集团的输电技术本身就是全球最先进的,放在一起谈并不会引起多大的阻碍,反而能够促进一些国家的输电网络现代化建设。

目前叶子书对麒麟电气工业集团的输电技术出口业务不太满意,希望借此能够实现大发展,让其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电力输送供应商和服务商。

其实除了出口之外,国内也需要建设一批可控核聚变商业设施,倒不是有多大的需求,而是以防万一。

目前国内的日常需求的能源来源,主要还是他们建设的太阳能发电设施,太阳能发电受到天气影响较大,发电量很难保持恒定。

除此之外,太阳能发电板的使用寿命大约25年,当这批太阳能发电设施淘汰之后,麒麟能源工业集团没打算继续更新换代。

因为在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麒麟能源工业集团基本上走到头了,发电效率已经高达95%以上,继续提升发电效率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淘汰后的能源体系肯定会采用可控核聚变,稳定可控是可控核聚变的最大优势,是人类目前科技和经济水平下最好的能源供应技术。

这次麒麟能源工业集团建设的可控核聚变发电设施,实现了稳定输出功率为2000万千瓦,几乎和三峡大坝的装机容量相当。

通过这次可控核聚变商业设施研发和建设,麒麟能源工业集团对很多技术进行了技术验证,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接下来他们就要实现氦3和氦3的可控核聚变商业发电设施,有了当前这座可控核聚变商业设施,后续研究就要容易很多。

其实氦3作为原料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还不算是他们当务之急,而是氘和氘的可控核聚变小型化才是他们接下来的主要研究项目。

目前他们的这座可控核聚变商业发电设施,占地面积并不小,束缚设施太多,放在星际舰船上所占的体积太大。

在太空舰船里面,每立方米的空间都显得尤为珍贵,必须要有体积非常小,但是输出功率足够大的能源系统来支撑。

别看这座可控核聚变商业发电设施的发电功率并不低,但是想要满足星际舰船的能源供应系统,还远远不够。

根据叶子书提供的技术资料,就算是一公里长的星际舰船,可控核聚变的功率上限也要达到10亿千瓦,也就是说每小时能够产出10亿度电。

倒不是说平时需要用到这么庞大的电能,而是星际舰船应对极端太空环境下,需要这么高的极限能量供应。

最典型的就是星际舰船摆脱像木星和太阳的引力,启动反重力技术的时候,就需要短时间内提供庞大的能量,来实现摆脱超大引力的能力。

而太空中比木星和太阳还要大的天体比比皆是,对瞬时能量供应的要求非常苛刻,而且还不能对能量供应系统产生破坏性。

如果在太空一旦能源系统损坏,基本上就宣告死亡,因此能源系统还要具备足够的韧性,不容易损坏,就算损坏也要非常容易维修。

更别说是10公里长的星际舰船了,瞬时能量供应不是增加10倍,而是要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

所以这座在全球顶尖的可控核聚变商业设施,不过是麒麟能源工业集团最基础的技术,完全无法满足星际舰船的需要。

不过这并不妨碍外界对此事连篇累牍报道,就在他们对外公布消息不久,全球各国的媒体都派遣了记者前来采访,同时也想要一探究竟。

对很多国家来说,仿佛看到了摆脱自身能源限制的希望,只要电价不太贵,绝对有引进的价值,只是目前了解的信息还不算太多,派记者提前过来打探消息是个很好的选择。

全球各国当中,除非是能源大国,自身就能满足能源自主,同时还能提供大量的能源出口,不希望能源市场出现太大的变化。

大部分国家其实都无法完全实现能源自主,都需要从外部购买能源,因此在能源领域受制于人,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强的心理负担。

而且相比以前超级强国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之外,我国作为新崛起的超级大国,反而表现非常温和,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上不用担心会受到打击。

说实话,除了能源之外,我国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拿捏,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无缘无故针对有些国家,在国际上的信誉要比老m好太多了。

如果我们是老二的话,为了打压我们,肯定会使用价值观来说事,一次来聚拢人心,实现一致对外的动作。

但是当我国的经济成功登顶之后,所谓的价值观就显得可笑至极,从这两年的国际舆论就看得出来,价值观的所谓表述,所占比例呈现直线下滑的状况。

不管表面多么冠冕堂皇,内里都是利益优先,在利益面前,所谓的价值观同盟显得一文不值,各位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

因此他也不用担心最全球推广受到很大的牵制,但凡有需求的国家,都会对在自己国家建设可控核聚变商业设施非常感兴趣。

由于这座可控核聚变商业设施建在了南昌,也是麒麟能源工业集团总部所在地,因此这些记者仿佛不约而同聚集在这里。

让原本相对平静的南昌,竟然成了这次事件的热门词汇,终于在国内,乃至全球大大露脸了一次,让很多人记住这座城市的名字。

面对记者的采访,麒麟能源工业集团表示非常欢迎,不仅举办了一次记者会,回答记者的提问,而且还邀请记者参观他们的可控核聚变发电设施。

让这些记者能够近距离观看并且拍摄一些照片,这些都是宣传的素材,有利于麒麟能源工业集团推动可控核聚变发电普及化。

自从拿到星际舰船能源供应系统任务和技术资料之后,麒麟能源工业集团就在默默构建可控核聚变产业链。

现在建设成功第一座可控核聚变商业设施,就意味着他们背后的产业链基本上构建完成,具备完全商业化的条件。

以目前国外的电力需求量,全球只需要建设100座这种发电功率的可控核聚变商业设施,就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对外出口可控核聚变发电设施,有利于降低他们的产业链成本,毕竟国内目前的需求并不大,星际舰船目前建造数量还不确定。

想要降低成本,就只能商业化一条路,让别人来替他们承担相当一部分成本,甚至还能赚取大额的收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