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突出产品组合,提升客单价 (第2/2页)
李芳进一步想到,提升平效之所以遇到瓶颈,是因为不少店长没有考虑到产品之间的有效组合。门店店长更需要提高门店实际经营面积,将其门店的平效最大化。
例如,李芳曾经去过一家门店,这家门店是24小时经营的便利店。虽然外表上看起来这家门店很正规,但走进去以后,会现在产品组合和平效提升上面临着不少问题。门店的产品陈列利用率较低,商品之间的组合、陈列空间的利用都有不足。
比如在门店出口,店长设计了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饮料堆头,原因可能是当时是夏天,店长认为饮料销售比较适合。但显然,这样的便利店面积是宝贵的,这样的组合并不适用于便利店。
而在这家便利店的陈列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店长将一些同样的商品摆满了三个排面,看起来整齐划一,但实际上给人感觉是相当单调,导致产品显得种类不够,也满足不了顾客的基本需求。
产品陈列类型上,这家商店选择了不少整体销售、大包装销售和量贩包装,但是,这样的包装陈列方式必定无法和超市相提并论——即使在有效面积上,也无法和超市相比。不仅如此,这家便利店货架上还出现了一些空位,李芳推测,可能是由于门店暂时缺货,或者没有及时补充上去。但这种问题肯定不能出现在李芳的工作中,因为一次缺货,很可能让顾客永远都不会选择这家门店。
想到这家门店的反面例子,李芳感到,门店产品组合改善了,才能有效提升客单价,从而带动门店平效的提升。进一步说,一个产品的销售,能够带来多大程度上附加配套产品的销售,将能决定平效和门店总体业绩的高低。正如之前陈东当店长时曾经说过:“客单价的高低,和我们每平方米陈列产品的价值有关。所以要达到门店除了不卖人,其他的都可以卖。比如宜家,在陈列上,充分利用空间,每平方米的产品贡献值就非常高。”
看着这个表格,李芳觉得比较满意,她在笔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方法来提醒自己记住有关知识:
先,门店店长要坚持定期计算自己门店的平效。从中现业绩和经营面积之间的关联,并计算出短期内和长期内的门店平效,对比同行竞争对手的平效数据,作为之后进一步提高客单价的参考依据。
其次,门店店长要及时调整门店产品的出样率,加大产品的配套性陈列,改善门店平效。
最后,店长要时常提醒员工对平效的重视程度。从及时补货、理货,到对单位面积的使用上,都应该尽量督促员工开出潜力去挖掘单位面积的作用,让更多产品能够采取组合关联形式占据同一个空间。
作为门店店长,一定要了解自身产品的特殊性,而并非盲目向超市等卖场学习产品布置的方法。实际上,各种门店都有其自身特点,店长只有潜心研究成功门店的数据与经营案例,才能真正提高门店平效,获得更加优秀的产品组合与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