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官路风流 > 第三百九十二章难关(上)

第三百九十二章难关(上)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官路风流!

这两天没有更新,请包涵。另:眼看着假期就要结束了,怀念着在家里单纯的日子。

数了数,一月份总共更新了二十六章,由于是在春节期间,也算不错的成绩了(呵,别丢板砖),在此,按照常规请求二月份的月票,至少要把小桥留在分类排行榜上,多谢了。

………………………………………………………………

“在岭西买房子,我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提起这个问题,侯卫东不禁想起了李晶隆起的肚皮,这个繁华的大城市给了他特殊的感受,即有为人父的喜悦,也有不能给李晶母女名份的沉重,还在对于小佳的愧疚。

曾宪刚如今的小日子过得挺顺,他没有注意到侯卫东眼角的那一丝无奈,道:“岭西毕竟是省会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比沙州要强许多倍,在这里展要容易得多。”他见到侯卫东对这个话题没有多少兴趣,道:“即使要混官场,在省里展也要容易得多,我认识一个省里的人,是个什么主任,据他说,县委书记到了他办公室,根本就没有座位。”

“在益杨,县委书记是多牛的人,在省城就要夹着尾巴了。”

在侯卫东心中始终有一个定格,数年前,为了拿到石场的款子,他与曾宪刚一起请益杨县交通局财务室高科长吃饭、唱歌、跳舞,当活生生的县城小姐出现在曾宪刚身旁之时。他手足无措,只能呆呆地听凭着那个小姐的摆布。

而眼前的曾宪刚显得很成熟,由于丢了一只眼睛而戴上了眼罩。反而将他脸上的乡土味有效过渡掉了,他当过兵,当过石匠,为了报仇还经常在上青林山上打沙包,身材保持得很好,即高大又威猛,脸色略黑。也符合时尚潮流,加上宋致成按照岭西品味给了进行了重新包装。此时的曾宪刚已经与上青林的村委会主任截然不同了。

只是,曾宪刚虽然当过村委会主任,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官场中人,侯卫东没有和他多话。举起小酒杯,与曾宪刚碰了碰,道:“到省里来展,没有任何根基,很难,就在沙州慢慢地打基础吧。”

正说着,他突然见到餐厅门口又进来两人,其中一人是岭西日报的王辉。

这个餐厅距离岭西日报挺近,是日报记者们常来的地方。王辉在此见到侯卫东,很有些意外,与侯卫东亲切握手。热情地道:“说曹操,曹操到,今天下午我还想到了你,没有想到吃晚饭就碰了面。”

侯卫东道:“王主任,就你们两个人?在一起吃,这位是曾总。我的好朋友。”他突然想起曾宪刚的店铺改了名字,就扭头问道:“曾总。你那店叫什么名字?这是岭西日报的王主任。”

曾宪刚就从身上摸出一个小盒子,取了名片递给了王辉,道:“我的小店叫——刚成空间,请王主任光临。”这个——刚成空间自然是宋致成的杰作,她的灵感来源于英刚石场,有一次,曾宪刚在被窝里给宋致成讲成了英刚石场的来历,宋致成很受启迪,就把自己的小店改成了——刚成空间,曾宪刚和宋致成的空间。

另一位记者道:“你就是刚成空间老板啊,你那个店卖得火,我正准备装新房子,能否打个折。”

“我们店里都是明码标价的,你是卫东的熟人,就打八点折。”

曾宪刚虽然常年在岭西,可是接触的都是生意人,并没有机会接触到政府官员、报社记者等社会主流,论起社会地位,还属于有钱还无势的那一类富人,换个角度来说,他的钱还没有多得可以成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地步,还没有融入岭西的主流社会。

他刚才对侯卫东提起“县委书记没有位置之事”等话,只是听宋致成一位隔房表哥吹牛,自己其实也并不认识省政府的人,此时见到了岭西报社的人,也就主动结识。

曾宪刚的小心思,侯卫东看得清楚,对于曾宪刚的变化,很有几分高兴,道:“王主任是资深记者,我建议你到报社给刚成空间打打广告,有岭西日报的宣传,生意肯定会一日千里。”

曾宪刚道:“那就请王主任多关照。”

王辉对于曾宪刚没有多大兴趣,他应付了几句,道:“这几天我在收集一些信息,如果我估计得没有错,在九月份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想到沙州来搞一个调查。”

侯卫东是周昌全的专职秘书,为了应对周昌全随时可能的提问,他天天都要看人民日报、看《求是》等杂志,以增加自己对大政方针的把握,提高说话力度,听到了王辉的话题,很有兴趣地道:“欢迎王主任到沙州,前年你的一篇文章,让省里下决心关掉了许多没有价值的开区,这一次的调研,想必能对岭西省国有企业改革又出金点子。”

王辉笑道:“别捧我,捧得高,摔得痛,我有几斤几两,心有数。又道:“如今有份量的宣传部门都在大谈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惯例,其实都是为了十五届四中全会吹风,我看到了一个统计数据,全国16874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亏损户有6599家,即使是盈利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不提取基本折旧,不向技术开投入、欠缴税金和拖欠贷款本息的情况下才有微利,这种情况很普遍,如何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就是四中全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侯卫东虽然也天天看人民日报,他毕竟阅历浅些,又不是专业新闻人士。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顺着王辉的话题道:“沙州情况与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不谈生产经营。连职工的工资都不出来,多数的医疗费用也报不了。”

王辉道:“我山西大同煤矿,从工人到矿长,每人每月只能放二百三十元工资,他们的口号是人人二百三,苦战渡难关,大同煤矿举世闻名。都是如此举步维艰,我想在岭西省找一个典型来解剖。下午就想到了你,没有想到这么巧,在这里就真的遇见了。”

侯卫东郑重地道:“虽然还没有给昌全书记报告,我还是大胆作回主。欢迎王主任一行到沙州调研,为沙州工业企业脱困解贫出谋划策。”

王辉笑道:“我没有三头六臂,哪里敢妄言之计,只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整理、收集资料的工作,有一点心得,晚上我就把近期收集的几篇文章传到你的邮箱,你认真读一读,改天我们再确定采访调研内容。”

王辉与侯卫东等人交谈的时候,曾宪刚插不上嘴。他静静地听着几人交谈,在餐厅明亮的灯光之下,倒显得很深沉。

吃过晚饭。侯卫东与王辉、曾宪刚等人挥手告别,开着车,回到了家中。与小佳聊了一会天,打开邮箱查看了王辉传来的文章,侯卫东又在网上进行了搜索,将相关文章都贴在一起。做了一个专辑。

忙着这些事情,侯卫东暂时就将岭西的李晶以及肚里的孩子忘掉了。

星期一。睁开了眼睛,看着窗外斜斜的阳光,生活固执地回到了原有的轨道,侯卫东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与小佳说了些温存的话,便离开了家门。

尽管昨晚一直在看文件,将李晶暂时忘掉,可是在走下楼梯的时候,李晶的身影又从空中飘了过来,顽强地出现在侯卫东的脑海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