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初试 (第2/2页)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决定在这两省设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一艘美国开往中国的船上,一个一身唐装、头花白的老爷子,感慨万千地看着这一片无尽的海洋,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老爷子。”助手递上了一方刺绣手帕。
“大明啊,”曹炳坤老爷子指着面前的这茫茫大海,感慨地说,“我上一次见这片海,还是三十多年前啊。”
“那个时候,我父亲觉得,国内实在是没有我们曹家展的空间,求爷爷告奶奶,搭了不知隔了多少层的关系,送出去不知多少好东西,才把我送出来。”
“我一直记得,那时候,大哥是最有天赋的,干什么什么赚钱,还是大赚。人家都说,你家的老大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我当时不服气啊,当时年纪小,觉得我大哥肯定是运气,换了我,不比他差。我争着要出国,我觉得我要是能在我们曹家毫无根基的国外打下一片天来,肯定他们夸的就是我了。”
“我大哥疼我,说你想去就去吧,但人手你得带够了。就这样,把他花了老大心血培养出来的一批人,全给了我。”
“我父亲觉得我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本来是要带家里三分之二的流动资金走的,但父亲不给,只肯给十分之一。”
“大哥跟他争,最后父亲不情不愿地给了我三分之一,还让我立下字据,说以后赚了,给本家二分之一;赔了,自负盈亏。”
“大哥不同意,说不管怎样,小弟跟我是一家人,咱们共同承担。但我第一次赔钱,大哥二话不说,把他的私房钱都给了我,老爷子才没把我召回来。”
“没过多久,我大哥就在战乱中死去了。我总觉得,他是替我死的。要不是我抢了出国的名额,他不用死的……”
“老爷子当时也劝,说他自己大把年纪了,就是死,也要死在这一片土地上。但大哥不一样,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万一……万一真折了咋办?”
“大哥说,我得守着这里,守着咱家的根。守着这里,小弟万一不成,还能有个家。”
“当时年轻气盛,只觉得他们都不看好我,我偏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让他们看看!”
“如今,我已经快六十岁了,还是孑然一身,该把东西还给我大哥的后人了……”
曹老先生作为“膀大腰圆”的华侨,受到了最隆重的接待。
“听说以前老先生家是晋地的?哎呦,我也是晋地出来的!”跟这些华侨,第一是要让他们看到咱们有投资的前景,第二……就是打乡情牌。
所以,负责接待曹老先生的这些人,不是京城的,就是晋地的。
“真的?”曹老先生果然有兴趣,“我家以前啊,是晋商里数得着的。不知现在,可还有我曹家的店?”
“呃,这个……”主要负责人有些迟疑。
他当然知道这位曹老先生是什么底细、什么来历,曹家确实一直对党很有好感,战争期间,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但是,十年动乱,也不知道曹家得罪了哪里的小人,本来嫡支就只剩下一个腿瘸了的男丁,和一个早就嫁出去了的女儿,还非要把男丁弄到农场去。这出嫁了的女儿也病死了,可怎么跟人家说?
没办法,这个是必须如实相告的事情,负责人一脸痛惜,略带忐忑地讲了这个事情。
曹老先生眼里的光渐渐湮灭,笑容也渐渐凝固:“人……人都没了?”
负责人低下了头:“唉。”
“这怎么可能?我走的时候,大哥可是有三个子嗣的啊!我大侄儿,已经会跑会跳了啊!”曹老先生一下子没从打击中回过神来,“我不相信,不相信……”
“世事无常,还请您节哀。”
这时,一个陪同人员开口说道:“其实……令兄的小女儿有一个儿子,但是应该已经不算是您家的人了。”
曹老先生的眼里却一下子迸出了光芒:“人在哪里?”
刘靖宇接私活已经接了一年了,一开始确实赚钱,但后来,从港市那边涌出一大批物美价廉的自行车,对他们的生意有些影响。
其实这个只是小事,重点是,大批便宜的零件开始泛滥,组装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太多的优势。
刘靖宇脑子活,又自掏腰包去学了开车。他们有的开大车的,从港市拉东西回来,高价卖给内地的。
但有的开大车的,他们不会拉到他们这边来。于是,刘靖宇就包车拉这一段路,再把东西卖给当地人。
其实每一件的利润不多,因为他们这些开大车的也都互相认识,彼此之间也有一个心里价,没人为了多卖货而降低价格。不然,坏了规矩,他肯定就混不下去了。
这样导致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市面上的东西价格还比较稳定,一个是,刘靖宇赚的钱其实也很有限。
但这样总是比拿死工资好多了,至少,每年给芃芃的礼物,他能送的起一些,更高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