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税赋 (第2/2页)
届时南方完全可以效仿朝廷开海通商,获利巨万,从而奠定统一天下的根基。
赵元谨沉吟道:“先生,海运贸易收益丰厚不假,不过民间的士子阶层对此多有非议,认为是与民争利,而且朝廷必会因此荒废了千年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对国运不利。”
“因此当初大齐太祖才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并立下了禁海的祖训。若是赵某有幸得了天下,这方面不延续前朝旧制,是否会遭人非议?”
“这就要看国公如何权衡取舍了,”
秦烽淡淡地道:“究竟是赵家的江山社稷重要,还是某些官员士子的人心更重要?他们不希望开海,就真的是出于公心?没有私意?怕是未必吧。”
在这方面,主世界的明朝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一帮子道貌岸然的文官把持朝政,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竭力反对商税、反对开海、反对朝廷增加收入等等。以至于江南地区一年收上来的商税仅有十二两银子。
李自成的大军逼近京师时,崇祯皇帝希望群臣能够凑出100万两银子来,调关宁铁骑进京勤王,好话说尽,满朝文臣却纷纷哭穷,都说没钱。
崇祯自尽,闯王进京后,拿刀子逼着这帮官员大臣出钱,结果一下子搜刮到了7000万两银子,可想而知这帮子家伙都是些什么混账东西。
经济是政权的基础,一个没有了钱的政权,距离垮台也就不远了。后世的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明王朝关键是亡于财政危机,的确是有道理的。主世界的前苏联之所以崩溃,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经济方面出了大问题。
所以秦烽才对明朝的那些文臣士子始终没什么好感,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蝇营狗苟,将私心私利置于国家利益之上,都是一群死不足惜的国之蠹虫。
想要江山长久,就不能太惯着朝堂上的这帮子文臣,必须得时时敲打压制,隔三差五揪出几个典型来抄家杀头,以儆效尤。
明王朝末期虽然积弊重重,但只要没有财政危机,国祚再延续数十年未必就不可能。
“看来赵某将来得设立一条祖制,规定后世子孙不得禁海才行。”赵元谨思索着道。
“国公所言不差,历代朝廷为了增加收入,最常用的举措就是在民间加赋增税,可是老百姓守着田地过日子,又能有多少油水可供压榨?想要银子,就应该去找那些士绅阶层要,去找商人要,商业繁荣达,税收来源自然就多了。”秦烽说道。
赵元谨默默颔,早在荆南郡时,秦烽就与他约定过,以后得了天下,要在全国沿海港口建立海关,维持强大的水师,作为朝廷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然南方地区,包括泉州在内的多个优良港口都是提前封给了秦烽的,以后他在这些地方可以自行组建军队和水师,从事海运贸易,而且无需向朝廷缴税。
“……眼下朝廷大军已经逼近扬州,吴振策已是穷途末路,我们观望等待了这么久,现在也该出兵去摘桃子了。如果运气足够好,或许国公就可以在金陵城里过新年,正式称王了。”秦烽最后道。
“如此甚好,就依先生之言。”赵元谨喜道。
两天之后,平静了数月的襄阳城再度热闹起来。
很快各地诸侯就得到了消息:楚国公赵元谨亲率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兵锋直指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