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立足(五)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我不求仙!
郭大路用橡皮管将竹管一根根连了起来,然后拎起水桶往竹管里倒水,很快,水滴滴答答从洞眼里漏了出来。
郭大路仔细观察着漏出来的水,低声自语着:“渗透量的大小应该和压力成正比,洞眼还可以再小一些,距离太长会影响前后端的压力大小,不过没关系,这样一点水量的变化,还不至于影响到葛草的生长,我看着就算用小勺子浇水,匆忙之间,一勺子浇下去,水也有多有少呢。”
郭大路正在折腾的,是滴灌。
滴灌这种技术,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在水源缺失的地方比较常用,在21世纪,使用滴灌技术最牛逼的是以色列,人家硬是在沙漠里,用滴灌技术种出了大批农作物。
郭大路所在的甬城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原本是用不上什么滴灌技术的,农民们种水稻什么,都是大水漫灌,水管够。
后来不知是哪个领导脑洞大开,说要引进以色列农业技术,搞生态农业,请了以色列专家来搞什么滴灌技术推广,媒体上还大鸣大放,可劲儿宣传,所以郭大路通过媒体上也了解了一二。
滴灌技术在甬城农村最后是无疾而终,但是郭大路照猫画虎,在这古代也用上了滴灌。
当然,正宗的滴灌还是需要不少配套设备的,比如电子阀门、自来水管、压力表、自动控制软件,但是,华夏农民最擅长的就是活学活用,郭大路就见过,有农民啥配套设备都没用,就是在橡皮长管上扎一排洞眼,往自来水龙头上一套,那就是滴灌了。
化腐朽为神奇--不对,是化阳春白雪为乡里巴人,华夏农民就是这样牛逼,不服不行。
郭大路手里用来连接竹管的橡皮管不多,七弄八弄,也就弄了一亩地的滴灌,就这,已经把他累得够呛。
不过,郭大路暂时也没想大面积施用滴灌,先得小面积试用一下,等成功后,再全面铺开也来得及,要不然,真的造成自家近百亩葛草绝收,所谓的“上面”大地主,肯定不会饶了自己这个小佃农。
郭大路叫来浩哥儿,帮自己抬着竹管来到葛草地里,沿着田垅,将一根根竹管挨着葛草,每个洞眼都对准葛草的根部,然后一一连接起来。
浩哥儿陪着郭大路折腾,满脸不解,几次想开口问,却又想起了姐姐大妞对自己的叮嘱。
浩哥儿前儿带着糖回到家里时,大妞告诉他,家里几个姐妹都吃过这甜到心里的糖了,剩下的全都收了起来,准备到了逢三的集市时,去换些米粮。
浩哥儿一听,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他在郭大路家里忍不住嘴馋,一口气吃了三粒,这能换多少粮食啊。他忙把剩下的糖全交给了大妞。
大妞把浩哥拉到屋角,细细叮嘱他:“浩哥儿,你这条命是郭大哥救的,咱们庄户人家,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今后郭大哥有啥事吩咐,你都要紧着给他办了。”
浩哥儿连连点头:“我知道咧,咱爹咱娘也这样说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