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吵到老好到老 (第2/2页)
用脑过度,睡觉前大脑太兴奋。
就是用功用的。
但是李昭可不敢告诉杨厚照因为什么,这小子好不容易勤勉一点,不能让他找借口偷懒。
哪怕是天才,也要有丰富的阅读量。
书籍是什么?是别人一辈子的人生经验的总结,所以必须看。
而人真的要干点什么事业,不经历过这种精神程度的劳累是很难有成就的。
他们还要改造国家呢。
李昭随口问道:“那万岁爷都想了什么?有什么新想法吗?”
杨厚照眼珠转了转,看着棚顶道:“还真有,阿昭,朕提议给官员涨俸禄,感觉还真有几个人支持朕了。
可是朕看王安石的变法,比如青苗法的借贷制度,想法很好,碰上灾年,百姓如果没种子下地,可以用青苗向朝廷接待。
然后秋收换上本金和少许利息,在京郊附近实施的也很好。
但是到地方就不行了。
有的官吏贪赃枉法,为了政绩逼着农户借贷。
还有农户真的想借贷,但是又不识字,借贷要签字画押,他们要找文书,请先生来签这个契约,这是一笔钱,然后官员卡着不放贷,要收受贿赂才给贷,这一系列下来,都快成了高利贷了,可是这还不算晚,秋收的时候因为农户不识字,所以在契约上还能做手脚。
最后成了官吏剥削老百姓的手段,闹的怨声载道。
所以啊,再好的制度,没有好人去执行都不是好事。
朕最担心的,别朕这边给他们长了俸禄,那边他们还敷衍朕,那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亏大了。”
改革一个不成就是祸害。
李昭之所以提出要给官员涨俸禄,就是为了避免祸害。
王朝的官员工资实在太低了。
如果只是养家糊口,或许勉强可以度日,但是官和吏是不一样的。
官是朝廷养的,吏是官员自己开支养的下属。
官员办事总不能一个人吧?
像大理寺卿手下的师爷,衙役……这些人都是吏。
朝廷就那点俸禄,能养得起这些人?
养不起人,官员就没办法办事。
所以有人说长江水清黄河水浊,但是一样养人。
清官浊臣之要好用就不用管他贪污与否。
纯粹是上位者在放狗屁。
清水浊水来养人,靠的是水,不是泥沙。
如果人人清廉,想着工作是义务,是活着就要付出的义务,是劳动的义务,就不会有这样的话了。
工资那么低,还想让人家好用,逼着人家去贪污,所以可不是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都养人?
高薪养廉,真想国家机构能有效的运转,给官员足够的生活保障是应该的。
毕竟寒窗十年,就是为了封妻荫子的嘛。
不过杨厚照的顾虑也不是多余的。
如果监督不到位,非常有可能就是有些人钱也拿了,还不干人事。
李昭笑道:“万岁爷能想到这么多,真厉害。”
杨厚照斜睨了李昭一眼,嫌弃尽显:“你早就有这些顾虑吧?那些文件你是不是都翻阅过?然后故意让朕看,让朕说出来,你像个老师,朕像个学生?”
说到最后,他耷拉下的嘴角都是委屈的弧度,是对她的先知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