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们的幸福 (第2/2页)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二、“我要更多”与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文豪托尔斯泰经常一出手就是《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大著作,其实他一向很羡慕像莫泊桑这样的短篇小说家,他也曾尝试写短篇,其中不乏精品。
比如这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讲的是一个叫做帕霍姆的地主向巴什基尔人的头领购买土地,当他问及土地的价格,头领告诉他: “我们的价格一直不变:一天10卢布……我们以天为单位卖地。你一天走多远,走过的土地都是你的。而价格是一天10卢布……但有一个条件:如果你不能在当天返回出地点,你就将白白失去那10卢布。”
帕霍姆从第二天早上开始圈地,他努力地往外走,一直到不得不往回走,才现自己走得太远了。于是他用尽全力狂奔回来,在最后一瞬间回到了原点,但是却吐血而死。他的仆人捡起那把铁锨,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那么一小块。
“帕霍姆情节”是不是就是指那种有手无胃的人?这些人有强壮的手脚,却没有胃。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只有饥饿。他死的时候都不知道,其实人只需要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土地。
总有人会比你更成功!你总能得到更多!被社会系统接管幸福系统的人,像在食物中饿死的无胃人一样,永远吃不饱。正如我前面谈到的成功正态分布,成功从来只是少数人的游戏。社会先给我们定义“成功”(一个到达才允许幸福的资格),然后狞笑着让我们参与一场永远只有少数人笑、多数人哭的游戏。社会规定的“幸福”永远是稀缺品,正如2012的股票。
你可以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工作、设置好的方式去竞争、设置好的方式去交换,但是一定不能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幸福。否则,你就彻底废了。